中式园林景观有哪些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
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
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
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
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另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
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