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哲理的古今家教对联,值得后人认真深思和细细品味
近代湘潭学者王湘绮先生,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他写给后人的家
训是一副语浅意深的妙联:
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对女儿的生活仍非常关心,他写有一副对联
给女儿女婿: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此联充分体出了老一辈对儿女的无比关心和希望。
冯玉祥为即将上抗日前线杀敌的侄儿写了一副对联,鼓励他奋勇杀敌,并嘱他带在身边:
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教育家陶行知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常劝孩子要少年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他写了一首训子联: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他的儿子没有正规学历,却背着父亲向一位校长
索要了一张毕业文凭。陶先生知道后,马上叫儿子将文凭退了回去,并
手写一联: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写有一副对联: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这副对联他对冰心作的解释是这样:有些东西,比如衣、食、住吧,
虽然简陋一些,也应当“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就
常常应当“不知足”。对于应当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就要勇往直
前去做而对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坚决不做。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后争自强。
这是台湾亿万富翁
王永庆的教子对联。
意是父母应先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言一行直
接影响到子女今后的成长。
父母总是期望儿女能成才,有所作为的,为此,明代作家冯梦龙
在《醒世恒言》中说:“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无。”
但如何使儿孙能健康成长呢?清代林则徐提出了让儿孙自强自立,
不能有所依赖的主张。他写了训子对联曰:“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
损其过。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训子联”最感人肺腑:“
死去元知万事
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
人这首绝笔联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与岳母给岳飞刺背上刺:
“精忠报
国”相映成辉。
清代诗人蒋心余有教子联曰:“
宝贵无常尔小子勿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读书。
”他将这幅对联挂在祖宗牌两旁,要
子孙孙永远记取不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