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父母思念子女的诗句
1.关于思念子女的诗句
关于思念子女的诗句1.描写思念孩子的诗句
1、梦里故乡慈母泪,滴滴穿石盼儿归。——《元日》北宋:王安石
译文:梦中的家乡,母亲在思念远行的儿子,水滴石穿一般盼着儿子归来。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唐·杜甫《月夜》
译文: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3、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岁暮到家》清代诗人蒋士铨
译文: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4、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出自元代:王冕《墨萱图·其一》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唐代:孟郊
译文:萱草长满台阶,出游的儿子行走天涯,母亲靠在门前,却不见儿子归来,何时萱草花开。
2.有关思念儿女的诗句
1、《月夜》——唐代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译文: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2、《寄东鲁二稚子》——唐代李白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译文: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3、《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译文: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4、《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5、《宗武生日》——唐代杜甫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译文: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
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3.表达想念孩子了的诗句
1、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没有了你,我就像失去盔甲和武器的士兵,不知怎样活下去,不怕不能和你天长地久,更不怕你退而求其次!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8、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9、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4.思念女儿的诗句
《寄东鲁二稚子》
唐代: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译文: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
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
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
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
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
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
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