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4-07-16 21:00:34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党中央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另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4.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1)畜禽粪便污染.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04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2004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二,农村环境现状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个别乡镇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2008年8月河南民权县磷肥厂利用高砷硫铁矿制酸严重污染大沙河水的特大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例子.不仅污染沿河土地,对下游居民饮用水也是一个威胁.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据最新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三,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即使采取了治理措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分散在乡镇,村庄,居民集中区,尽管近年来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三废污染有所减缓,但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治理,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加之农村生活废水无序排放,各种垃圾随意丢弃等都形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河南省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参考文献:[1]王灿发.环境法学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