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怎么样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是十分落后,百废待兴。2.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决贯彻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七届三中全会的方针,牢牢地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作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切工作的中心。3.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建国初期的具体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了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注意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从而调动和团结了一切积极政治因素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拓展资料党在这个时期,十分注意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从而使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较好地反映和符合中国的实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主要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4102济,既完成民主革命1653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由于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三年半的全国内战,中国经济损失极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