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E-R图的设计步骤

E-R图的设计步骤

发表时间:2024-07-16 22:45:25 来源:网友投稿

⑴选择局部应用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应用环境和要求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用多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了整个系统。设计分E-R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在多层的数据流图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的(经验很重要)数据流图,让这组图中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局部应用,我们即可以以这一层次的数据流图为出发点,设计分E-R图。一般而言中层的数据流图能较好地反映系统中各局部应用的子系统组成,因此人们往往以中层数据流图作为设计分E-R图的依据⑵逐一设计分E-R图每个局部应用都对应了一组数据流图,局部应用涉及的数据都已经收集在数据字典中了。现就是要将这些数据从数据字典中抽取出来,参照数据流图,标定局部应用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及其类型(1:

1、 1:n、m:n)。标定局部应用中的实体现实世界中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和行为的对象就可以抽象为一个实体。对象和实体之间是ismemberof的关系。例如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把张三、李四、王五等对象抽象为学生实体。对象类型的组成成分可以抽象为实体的属性。组成成分与对象类型之间是ispartof的关系。例如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等可以抽象为学生实体的属性。其中学号为标识学生实体的码。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实际上实体与属性是相对而言的,很难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同一事物在一种应用环境中作为属性,在另一种应用环境中就必须作为实体。一般说来在给定的应用环境中:⑴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即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⑵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联系只发生在实体之间。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及其类型(1:

1、 1:n、m:n)。根据需求分析,要考察实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有无多余联系生成基本E-R图分E-R图经过合并生成的是初步E-R图。之所以称其为初步E-R图,是因为其中可能存在冗余的数据和冗余的实体间联系,即存在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和可由其他联系导出的联系。冗余数据和冗余联系容易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给数据库维护增加困难,因此得到初步E-R图后,还应当进一步检查E-R图中是否存在冗余,如果存在,应设法予以消除。修改、重构初步E-R图以消除冗余,主要采用分析方法。除另外还可以用规范化理论来消除冗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