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言文问答题
1.《狼》的简答题和答案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2363035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止有剩骨_________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____狼不敢前_________止增笑尔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3.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_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5.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__6.一狼仍从从:_______________7.骨已尽矣尽:_______________8.屠大窘窘:_______________9.顾野有麦场顾:______________10.场主积薪其中薪:_________________11.苫蔽成丘苫:________蔽:__________12.屠乃奔倚其下奔_______倚___________13.弛担持刀驰_________持___________14.少时,一狼径去少时_________径_________去_________15.目似瞑,意暇甚瞑_________意_________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_________隧_________17.乃悟前狼假寐悟_________寐_________18.盖以诱敌盖_________诱_________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黠_________顷刻_________20.屠惧,投以骨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一狼洞其中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屠自后断其股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盖以诱敌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
1.文章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找出屠户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明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一则文言文和问题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二、字词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2.通假字“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3.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4.虚词的用法:(1)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以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3)“其”的含义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5.常用字词: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三、《狼》分析《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但是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户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
3.关于文言文狼的出题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
到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肉,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出门渐远,鞭挞始急,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和>比,本文侧重表现狼的___________,而>侧重表现狼的___________.请你用两个带”狼”字的成语来概括一下,前者是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猪的愚蠢在何处?对我们有何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猾凶残阴险狡诈穷凶极恶愚蠢在贪图小便宜吃大亏,错信敌人被表象所蒙蔽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
参考答案:C例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
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二、填空。
1、《狼》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盖以诱敌()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②狼不敢前()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训练二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主要写;段⑵⑶是故事的,主要写。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6.翻译文中加点字。7.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⑵动辄言功:8.选文中有一成语:,其在文中的含义是;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其在文中的含义是9、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D.尽扑杀而食之答案:一、zhuìjiǒngshànbìyishùbìsuìkāo弛眈眈瞑暇黠寐二、1、蒲松龄清《山市》《聊斋志异》2、书斋记述奇异的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遇狼御狼杀狼三、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它,代狼。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②通“只”,只有,副词。
4、①神态,名词。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②上前,动词。
四、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五、(1)李白(2)白居易(3)苏轼(4)欧阳修(5)李清照(6)周邦彦(7)袁枚(8。
4.狼文言文阅读全文答案.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2.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答案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丢掉幻想,准备抵抗。3.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否则,就没有出路。二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项()(多选!)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
“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的蹲坐在面前。B.第4段中前三个“其”字的意义分别指:屠户、积薪、前狼。
C.第4段中三个“以”字的含义都是“用”。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
“暴”,突然的意思。E.“目似暝,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
F.“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G.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H.第4段是故事的***和结局。2.加粗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是(差别细微,要仔细分辨。)
[]A.犬坐于前前狼B.以攻其后自后断其股C.久之毙之D.意将隧入身已半入3.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4.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和屠户杀狼。5.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________意思:________6.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思路分析与详解1.A、D、F、G、H这道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如A、B、C三项;有文言句子的翻译,如E项;又有对文言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如D、F、G、H四项。B项,第1个“其”在“其一犬坐于前”句中,指的是狼,而不是屠户。
第3个“其”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句中,指的是屠户,而不是狼。C项,第1个“以”在“以刀劈狼首”句中,是介词,“用”的意思。
第2、3个“以”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和“盖以诱敌”句中,是连词,表示目的,“用来”“以便”的意思。E项,关键词语是“暇”。
暇,空闲、悠闲的意思。不能作“善良”讲。
审题要注意:题目中没说答案只有一项,那么就应该有多个答案。2.D这道题考的是多义词的辨析能力。
A项,“犬坐于前”中的“前”是“前面”的意思;“前狼”中的“前”是“在前面(的)”或“先(杀死的)”的意思。B项,“以攻其后”中的“后”是“(屠户的)背后”的意思;“自后断其股”中的“后”是“(狼的)后面”的意思。
C项,“久之”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助词;“毙之”中的“之”是“它”的意思,代词。3.B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C项,把“盖以诱敌”中的“盖”当作“盖子”讲是不对的,这里有“原来”的意思。另外还要根据前后文正确理解省略句的意思,准确补进被省略的成分。
A项,“盖以诱敌”承前省略了主语“前狼”,而不是“后面的狼”。D项,“乃悟前狼假寐”也省略了主语应该补进的主语是“屠户”,而不是“前面的狼”。
4.屠户惧狼屠户御狼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6.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为奸三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参考答案:C2、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
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