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写乐评

如何写乐评

发表时间:2024-07-16 23:21:53 来源:网友投稿

好的乐评不外乎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立场鲜明,二是文字准确.所谓立场鲜明,就是你写出来的东西要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这碟这歌究竟如何:好还是不好、有没有问题、有那些问题、如何解决。其实说白了,乐评就是一篇议论文,小学老师早教过,写议论文有一个三段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大部分的所谓乐评常常提不出问题(更遑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只是把歌曲罗列一遍,带着读者游花园,绕来绕去绕不出个所以然来。拜托这不是乐评,这是听后感、流水帐。那种通篇装作自己很客观的模棱两可的文字同样令人讨厌。要知道任何观点和态度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何况音乐上的听觉体验又是绝对私人的。正如我以前说的,无论是干艺术的还是被艺术干的,首先要主观上认同即将或正在与其发生关系的玩意儿,主观上不认同(喜欢是正面认同,不喜欢是负面认同),那就一点意义没有,更谈不上客观分析。既然如此在艺术面前,就没有客观一说。不过是能否自圆其说而已。(详见『超越王菲,把这个消息告诉何韵诗——评卢巧音《天演论》』一文)当然如果你什么态度都不表达、什么观点都没有,那大概就算绝对客观了吧,不过这样的乐评也就毫无意义了。再说文字准确。这对于写乐评来说是最难的。音乐毕竟不像电影,有实实在在的影像可供捕捉,就算事先没有看过作品,同样能根据生活中的场景还原出相关的情节。音乐不行如果事先没有接触,很难凭空想象。这时候就看乐评作者的文字功力了。我个人比较讨厌那种动辄Prog××啦、Ambient××啦、Multi××啦、××Rock啦的作品,或者翻出大堆乱七八糟的老乐队作比较(以袁大师为首的香港人最爱这么干了),这不是在写乐评,这是在装B。除了圈内人大多数读者不可能有那么多积累,你如果存心想要告诉更广泛的读者这音乐啥样,应该是通过形容、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从文字上把形态描述清楚、让受众恍然大悟,这原比你絮絮叨叨地罗列专业名词有效得多。就算是要用一些老乐队来做对比说明,也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不需要费劲去回忆的那种,最好再加上一些修辞,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到你的意思。实际上旁敲侧击含沙射影潜移默化的文字往往比直接了当的貌似很专业的白描更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评论对象本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音乐描述的需要仅仅是某种感觉、情绪,而不是它的具体特征。比如颜峻写碎瓜,他写的是“最好的日子永远是秋天的日子。在大学校园的傍晚,和一个小说中的女孩一起走过小径,把注定要破碎的青春之梦再延续片刻,和落叶、水洼、栅栏的影子,和一段无中生有的疼痛回忆一起,承受最后的爱情……而我是你的爱人,是你的虚无。”(摘自《铁血摇滚》)这短短几行字,看似跟碎瓜没有任何关系,但用来作为碎瓜文章的开头,却让人轻易捕捉到碎瓜的特性。(这篇文章不是乐评,当我借刀杀人好了)再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评CatPower,说“三年没发片的CatPower,显得更从容大度,所带来的新作《TheGreatest》,丝毫让人听不出停顿过后的迫不及待,如同吃饱了的猫儿,在阳光里不慌不忙地伸展着四肢,偶尔,还向走近它的人,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详见《Hit轻音乐》2006年3月号『午后的猫,静夜的电——评CatPower《TheGreatest》』,烟灰散烬作品)一个借代比你搬出N个莫名其妙的专业名词强多了!能做到以上两点,写乐评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但若想把乐评写好,还得有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听觉经验的积累。任何一张唱片都是座标上的点,横坐标代表歌手,纵座标代表歌坛,只知道歌手不知道歌坛(如广大粉丝)或只知道歌坛不知道歌手(如某些自以为是的专业人士)都不可能找准唱片的正确方位。评英文唱片一定要听经典,听一百张所谓独立唱片都不如听一张BobDylan或NeilYoung的经典唱片有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