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发表时间:2024-07-16 23:45:08 来源:网友投稿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扩展资料:

版本信息

1、“延安版本”,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2、“苏联版本”、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3、“上海乐团版本”,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4、“中央乐团版本”,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这个版本。此版本前面采用1939年的原稿,同时将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上中央乐团演出谱中的一、四、六、八乐章收在这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