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检查出有早博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早搏是心脏过早搏动的简称,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即心脏跳动不规则)。早搏常被片面地理解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或后遗症,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对早搏有个全面的了解十分必要。 心脏搏动是维系着人体生命的基本活动,正常的心脏搏动有赖于正常的心脏电活动。正常心脏电活动的指挥部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壁内,含有起搏细胞,能定时有节律地发出电信号,是正常心脏有节律跳动的起搏点,指挥心脏的跳动,其发放生物电信号的次数决定了心率的次数。虽然心脏的各个部位也能发出生物电信号,但因窦房结节律比其它任何部位的节律为快,因此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节律总是控制着整个心脏的节律,使其它部位的节律无法表现出来。所以正常的心脏节律以窦房结的节律为准,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发放的电活动通过由房室结以及许多相互连接的纤维分支所组成的传导系统,迅速地传播到整个心脏,保证心脏各个部分协调工作。 早搏的发生乃是由于心脏异位兴奋灶提前发生了电冲动,由此可导致心脏提早搏动,专业术语又称为心脏期前收缩。异位兴奋灶可位于心房、心室和心房-心室交界等部位,所引起的早搏分别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 引起早搏的原因 早搏常见于正常小孩,健康学龄儿童早搏发生率约为0.5-2.2%,可能由于疲劳、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所引起。也可发生于心脏病患儿,如先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的患儿都有可能发生早博。药物也会引起早搏,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另外手术、心导管检查等引起的心脏创伤均可导致早搏的发生。在其它疾病如腹泻、缺氧和上感等后,早搏也会发生。 早搏就是因为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窦房结以外的其它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电冲动所引起的,其中心肌炎可引起早搏,但早搏并不是心肌炎独有的症状。所以孩子发生早搏时,家长先别给孩子带上心肌炎的帽子,而应去看小儿心脏专科医生,明确病因,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处理。 早搏有何症状和危害 1.偶发早搏:一般无症状。 2.频发早搏:孩子可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 3.检查时发现心脏搏动提前,但与下一个心脏搏动相距较长,即出现所谓的心律不齐,此时心音强弱也不一致。 4.早搏的次数因人而异,从1次/数分钟至几十次/分钟不等,不同时间也可能不一样。 5.危害:早搏本身一般不会明显地影响心脏功能,其危害主要与引起早搏的病因有关。早搏的治疗和预后 1.随访观察:无症状且次数少的患儿,不需要服药,但要定期随访观察。 2.药物治疗:次数多、有症状、多源性的患儿,可选用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且治疗要有规律,不能操之过急,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最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 3.病因治疗:有明确病因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解除病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