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诗句古诗
1.描写松的诗句古诗一、诗句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松》
宋代: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译文
大夫松名气高扬,古今赞赏它的人无数!但是它却仍闲于苍茫的山巅,显得十分的出众!
等到山头安静下来的时候,只看到悬崖孤松之上,悬挂着一轮残阳和几片飘渺的云朵!
5、《青松》
近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古诗
另外还有古诗:唐代白居易的《题遗爱寺前溪松》、《庭松》,唐代曹松的《僧院松》,
唐代杜甫的《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唐代李白《赠闾丘宿松》,唐代李商隐《高松》等
2.有关松的诗句古诗《新栽松》
年代:唐作者:齐己
野僧教种法苒苒出蓬蒿。百岁催人老千年待尔高。
静宜兼竹石幽合近猿猱。他日成阴后秋风吹海涛。
《道旁松》
年代:宋作者:喻良能
郁郁千丈松谁栽荫修路。年祀寖绵邈斧斤时谬误。
皇华重怜恻霜根辱调护。他日比甘棠流风继行露。
《明秀堂松》
年代:宋作者:曾几
柳侯所为邦十步一遗迹。苍官列前墀相对俨如客。
邦人言此松曾及侍侯侧。风号四百年雪立二千尺。
江城闲草木诗卷多采摘。柑非往日黄柳是近时碧。
同生不同死乃见老气格。尚想哦其间清声出金石。
龙鳞未脱落熊轼几换易。临民有馀师视此古遗直。
《衰松》
年代:唐作者:孟郊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公斋四咏·小松》
年代:唐作者:皮日休
婆娑只三尺移来白云径。亭亭向空意已解凌辽夐。
叶健似虬须枝脆如鹤胫。清音犹未成绀彩空不定。
阴圆小芝盖鳞涩修荷柄。先愁被鷃抢预恐遭蜗病。
结根幸得地且免离离映。磥砢不难遇在保晚成性。
一日造明堂为君当毕命。
3.关于松的诗句古诗词一、青松
【作者】陈毅【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朝代】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四、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朝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朝代】唐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4.描写松的诗句古诗关于“松”的古诗具体如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松间沙路净无泥——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板桥《竹石》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唐·李白《蜀道难》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明·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现代·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现代·陈毅《青松》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描写松的古诗名句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6.关于松的诗句(小学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7.关于松的古诗有哪些描写松的古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描写竹的古诗: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竹诗词自序周芳纯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