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历史有没有西陵国

历史有没有西陵国

发表时间:2024-07-17 02:07:04 来源:网友投稿

许多人并不知道西陵国的存在,这并不奇怪。这个古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中。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解释说:“西陵,国名也。”这两处史料结合到一起,就是说,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的黄帝娶了西陵国王之女为妻。也就是说我们最尊敬的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原本是西陵国人。我们都相信黄帝确有其人,也相信嫘祖确有其人,因此这个西陵国就既有可能确实存在。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嫘祖是黄帝的第一夫人。由于嫘祖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诸如种桑养蚕,发明制作布帛衣服等和嫘祖文化至今所存在的社会价值的原因,所以有嫘祖文化的地方,许多都提出确认嫘祖故里的要求。这种崇敬先祖,纪念先祖功德的行为,应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名人故里,尤其是像嫘祖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在研究历史名人的问题上,应当用综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能仅凭某一、二条孤证就下结论。关于西陵的说法,有十处之多,但是嫘祖之西陵氏之西陵国只能有一处。

一湖北宜昌说《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这是有关西陵的最早记载。其后《史记·楚世家》有类似记述: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上述二史说楚有西陵,西陵在楚国何处?清同治年间《宜昌府志》说今湖北宜昌西北处有西陵山。据此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上述文献所记“西陵”绘制在今宜昌市西北。此说出自战国。但是有学者[1]据《汉书·地理志》、《史记·楚世家》和《水经·江水注》以及《史记·正义》等,考证认为“宜昌之为西陵,其名晚出。三国吴时始有此称,秦置汉因。”还说,西陵原为夷陵,夷陵原为夷山,是三国“吴黄武元年更名为西陵。由此可见宜昌之西陵,不可确定为嫘祖西陵氏之西陵国。”二湖北黄岗说《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西陵国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汉书·地理志》说:“江夏郡西陵县。”这是说,西陵故城在江夏郡的西陵县。此西陵地名与上述宜昌说所述《战国策·秦策》和《史记·楚世家》合,所说当为同一“西陵”,疑是后人分述二地。此说也当为战国时已有地名。三湖北安陆说南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西陵,黄帝元妃嫘姓国,作傫同。今江夏安陆(陵)间,故吴以安陵为西陵,有嫘氏、西陵氏。”安陆,秦置县名,西汉属江夏郡,在今湖北安陆北。罗泌认为这里就是嫘祖之西陵氏之国。此说也在江夏郡,疑与黄岗说同。此说出自南宋。四湖北浠水说《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记述吴将甘宁为孙权破曹有功,“拜西陵太守”和折冲将,此时,吴曾于今浠水县一带设西陵,浠水距黄岗不远,疑此西陵为黄岗西陵假借。此说出自三国时。五四川盐亭说据四川盐亭县提供资料,唐开元年间《嫘祖圣地》碑曰:“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宋《元丰九域志》说:“梓州,蚕丝山,每上春日,远近士女游此山,以祈蚕丝。”《四川通志》也记述四川盐亭有“蚕丝山”。嫘祖山也好蚕丝山也好,都不能说明这里是西陵氏之国,即无西陵地名。此说出自唐代。六四川茂县说《汉书·地理志》记述四川茂县叠溪为“蚕陵”。《水经·江水注》引《益州记》称此县为“西陵县”。据此茂县叠溪汉时称“蚕陵”,南北朝时易名“西陵县”。七河南开封说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轩辕本记》:“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帝年十五,心虑无所不通,乃受国于有熊,袭封君之地。在郑州新郑县。……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南宋《轩辕黄帝传》说:“(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此说出于宋。八河南西平说河南西平古为西陵记述颇多,史料最早的为汉成帝年间《武威汉简·王杖十简》记述:“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英页部游徼吴赏使从者殴击先,用诉,地大(太)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赏当弃市。”时西陵县属汝南郡。这是说今河南之西平县至少在汉代已有西陵之名。据考西平原名“西陵”,汉高帝四年设“西陵县”。其后是三国时《三国志·魏书·和洽传》记载说:“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和洽,汝南郡西平县人,居西平县城西南和楼村(今名犹存),位于西陵亭西南。民国二十二年《西平县志》有所载:“魏明帝即位,晋封和洽为西陵乡侯。郦道元《水经注》:‘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洽封西陵乡侯,当指此。”上述表明,西平县是在汉代中后期改名为“西平”的,而改“西陵县”为“西平县”之后,其原地乃保留为“西陵乡”,是故和洽被封于家乡为“西陵乡侯”。在汉代和三国时,官员在什么地方任职,就以什么地名封为什么侯,是相当普遍的。再次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东汉桑钦《水经·潕水》说:“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郦氏《水经注》说:“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郦氏指出,到北魏,西平县的西陵乡还保存有西陵亭,还说明改西陵为西平,是因为西陵(高台地区)被夷为平地,而称西平。可惜没有说明夷平西陵的原因,大约是这里潕水发洪水,年深日久所致?对此记述,清人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也有所载,说:“(西陵)亭当在今西平县西。”并且绘有《水经注图》为证。最晚记述的是民国23年编修的《西平县志》:“魏明帝即位,进封和洽为西陵乡侯。郦道元《水经注·潕水》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洽封西陵乡侯,当指此。’”实际上,此志是对《魏书》和《水经注》二书合记。上述西平沿革很清楚,西汉初年以前,西平当为西陵,设西陵县,汉代中后期,因西陵夷为平地,改名西平县,易名之后仍设西陵乡,此地又名西陵亭至今。九浙江萧山说《汉语大辞典》:“浙江省萧山市西兴镇的古称。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东海横秦望,西陵遶越台。’”此为唐代西陵名。十河南荥阳说河南荥阳学者根据河南新郑是有熊氏之国,黄帝居于轩辕丘,轩辕丘在新郑市境内的史料和荥阳流传有许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等传说,尤其是在其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丝绢等资料,认为所谓西陵当指轩辕丘(即丘陵)之西,而荥阳在新郑轩辕丘西北。由此荥阳当为嫘祖生地西陵氏之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