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处处都是桃花源的前一句是什么

处处都是桃花源的前一句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7 04:31:19 来源:网友投稿

落英缤纷心中有圣地,处处都是桃花源

“桃花源”一词,成了诗人们理想的世界,如同世外仙境,不可企及。而给了天下人“桃源”梦想的,正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的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为其诗《桃花源》之序),叫世人对“桃花源”念念不忘。

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在武陵(今湖南常德)溪水尽头的一处山石另一边,穿过石缝,世外桃源映人眼帘。这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好不快活。居住在此处的人不知道秦以后有过汉朝,汉朝以后又有晋朝,误闯人的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不得不回家。等到再找桃花源时,就再也找不到了。

根据陶渊明所说,桃花源应是在武陵的某处,并且不止他一人这样说。南朝萧齐武陵人黄闵、萧梁时的武陵人伍安贫都曾写过文章讲述武陵的确曾出现过一个渔人,发现了一处桃花源。那么依照以上说法,桃花源就坐落在武陵,并且晋代就有。可是根据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沅水流经沅南县没有桃花源这样的流经地,所以桃花源在晋代并不存在,因黄闵和伍安贫讲述的武陵桃花源,并非陶渊明口中的桃花源。

那么陶渊明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认为,陶渊明家乡庐山有一处山谷,地势平坦,风景宜人,颇像《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此处还有姓陶的人家,其祖先确实是陶渊明。或许是陶渊明借此处的风光杜撰了武陵的桃源仙境。该说法虽然有实据,却没有史料能确认,所以只能作为一种推测。

另有人认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根据古书记载,只有竹山县在千年以前名为武陵,在晋代时有过桃源村。从官渡镇桃园村波渔沟乘小木船沿堵河(古称武陵河)逆流而上,可见一座孤山,山背就是不足两米宽的武陵峡口,两边是数百米高的绝壁,有一线之天。如同陶渊明所描写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顺水而行可到小武陵峡,这里风景奇幽,有一个自然村落,即为桃源村。若按照景色的相似性,竹山县的确像“桃花源”。

那么竹山县就是桃源的正确地址了吗?也不尽然。苏东坡也对桃花源在武陵表示质疑。苏氏认为如果桃花源真在武陵,早成了人们生死争夺的场地,也便不会这么多年来都一直有人探寻而不得结果。

有一种说法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的,他说,较早记载入史册的“桃花源”是古桃林,在古代北方的弘农或洛水上游一带,《山海经•中山经》也有类似记载,相传此处是周武王攻打殷商养牛的地方。他认为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生活环境与坞堡建筑环境非常相似,其描述内容很像“檀山坞”。

“檀山坞”为宋武帝刘裕的大将戴延之占据之地,位于洛水附近的檀山,此处有一个地方叫皇天原,皇天原附近有“桃林”,此处就是桃花源的原型。陈先生说东晋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是虚构而来,其描述内容的原型应当是指洛水桃花坞,而桃园里生存的人躲避的该是前秦之患,而非秦朝暴政——西晋末年,“戎狄”“盗贼”等“恐怖组织”到处流窜,烧杀抢掠,为躲避前秦苻坚戎狄之患,人们不是依靠各路军阀,就是躲避到山林之间,建造堡坞来据险自守。据典籍上锁记载,当时的坞堡多由“堆石布土”依险而筑,古已有之。建立坞堡的条件必须是有山顶平原和溪谷水源。

如今在全国各地,有三十多处景点都自诩为桃花源,各有各的说法,但没有一处能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自身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