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赋得秋柳古诗词欣赏

赋得秋柳古诗词欣赏

发表时间:2024-07-17 22:52:39 来源:网友投稿

一、《赋得秋柳》原文

顾炎武清朝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二、《赋得秋柳》赏析

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全诗辞藻妍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因此为一时绝唱。

如此深重的幻灭感的来源是:他所处的本来就是一个幻灭的时代。从社会的发展来说时代的后期已经有了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此相应,也出现了某些新的思想,李贽就是其突出的代表。但是这种新的思想和新的追求在明末清初遭到了明显的挫折,连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也由于战争和一些其他的政治上的原因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往着新的未来的人们感到了深的幻灭。从阶级关系说,明未的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终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最后仍悲惨地失败了。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农民起义一边的人们感到了深深的幻灭。从农民关系来说满族的统治阶级统治了全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汉族人民虽作了长时期的、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反抗,但是一次又一次地被镇压下去,满族的统治却愈巩固。不但汉族的平民承受着民族的压迫苦难,连那些在清朝做官的汉族人,也沦为满族官僚之下的二等公民。于是在汉族人——从明朝遗民乃至某些出仕清廷的汉族人中,又广泛地存在着幻灭感。

《赋得秋柳》诗,就是在这个幻灭时代中的幻灭之歌。此诗之所以在当时受到如此强烈的欢迎,无论是明朝的遗民或是出仕清廷的汉族人,都写过不少和诗,就在于它表达了这种共同的幻灭感。至于在顾炎武的这种幻灭感中,是否含有特殊的内容,更确切些说,是否怀有对明朝的怀念之情,那是到现在还有不同的看法的。

三、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