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八年用文言文
1.八年语文下文言文《马说》
1.有的人常用文章中两句话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句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水调歌头》
1.作者对月有怨意的发问的句子: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作者对人生哲理探求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对离别的人们便打良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描写月光,自己孤寂难眠的句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诗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寓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写作者感慨昔日所见贺几日的句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深切同情的句子: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
《岳阳楼记》
1.表达作者忧君忧民思想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表达作者的政治报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表达古仁人旷达之心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动静结合写月光月影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空间上写洞庭湖浩淼的气势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6.赞扬藤子京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醉翁亭记》
1.作者情趣所在的句子:
(1)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
(3)乐人之乐也是与民同乐:“太守之乐其乐也。”
2.众宾客饮酒欢乐场面的成语:
觥筹交错
《行路难》
1.诗中运用典故,表达使人政治抱负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诗中表达作者必胜信心的句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慨叹世事艰难的句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以上答案都是我们老师讲的,100%正确!
2.语文八年级的全部古文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绝】停止。【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蔽】遮蔽。
【犹】像。【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4.常规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
【假借】借。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以,因为。
【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游】交游,交往。【趋】快走。
【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望,声望。
隆,高。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
【请】请教。【或】有时。
【斥咄(duō)训斥,呵责。【色】表情。
【恭】恭顺。【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卒】终于。
【获】收获。【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曳,拖,拉。
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媵(yìng。
3.八年级最总要的文言文有哪些八下:《与朱元思书》、《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岳阳楼记》八上:《桃花源记》、《短文两篇》、《三峡》《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1、词义落英才通人俨然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具言所闻便扶向路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寻病终无问津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鸿儒甚蕃净植亵玩焉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生曾云决眦浑欲不胜簪暮投逾墙一何苦犹得备晨炊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清荣峻茂属引凄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未复有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人断绝了来往。)(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5)莲,花之君子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船都被阻绝了。)(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1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1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诗文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环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陋室铭》中,点明题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9、《爱莲说》中,描写莲花优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14、《望岳》中成为千古传诵的惊人之语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
15、《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答谢中书书》中由描写静景转入描写动景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0、《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2、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3、《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成“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祝你好好复习,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目标奋斗哈。
4.人教版八年级全册要背的文言文上册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爱连说陋室铭)
大道之行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游记)
湖心亭看雪
诗四首
课外古诗词全要
下册:
21课《与朱元思书》
24可《送东阳马生序》
25课里的五首诗词,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26课《小石潭记》
27课《岳阳楼记》
30课诗五首也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课后古诗词也要背,要默写!
醉和岳很重要,考这两篇的几率非常高,小石潭记和诗五首也是需要背的,满井游记是略读课文,不用背,诗五首不仅要背,还要理解,考试时一般会出理解性默写,小石潭记也挺重要,阶段性考试中,比如期中期末考试也会考。其中24课、26课、27课是中考古文阅读的候选课目。一定要熟记!
5.八年级古文翻译桃花源记》翻译晋朝太元年间,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职业的人,有一次,他沿着一条溪水划船行驶,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一棵杂树,散发着清香的草又鲜艳又美丽,落下来的桃花瓣散乱在地上。渔人感到很奇异,就再向前行驶,想走完这片桃树林子。
桃树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一到就看到一座山。山脚下有个小洞,好像有点发亮。
渔人就弃船登岸,从洞口摸进去。开始极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感到开阔明朗。只见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可以听到。众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男女女的服装,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全都愉快的自在逍遥。他们看到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请他吃喝。
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上代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居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件一件地全都给他们说了,他们都惊奇感叹。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在洞里停留了几天,才告辞回去。
洞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能对外面的人讲这里的情形呀。”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经过的路,处处做上标记。
回到郡里渔人就到太守那里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去,寻找先前做好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条道路。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清高的人。他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去寻找,没有实现,不久,他就患病去世。
以后就不再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核舟记翻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
6.七—八年纪文言文于的用法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