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内卷”
“内卷”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网络热门词语,同时“内卷”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学生“内卷”更不用说,小到上课占座,大到考证、考研、就业,“内卷”几乎渗透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何为“内卷”?所谓“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那么大学生们都在卷什么呢?
大学生卷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比如:图书馆向来是大学生的必争之地,有同学调了凌晨6点的闹钟,就为了能在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有同学凌晨6点去图书馆,就有同学凌晨5点排在图书馆门口等开门,谁都想争做踏入图书馆的第一人,甚至在学习人的心中就没有休息时间,不到闭馆的最后一刻,不会踏出图书馆半步,还要争做踏出图书馆的最后一人。
对于图书馆“内卷”,我觉得我们学校是很有发言权的,虽然我不经常去图书馆,但偶尔一个月还是回去一两次去查找资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要提前预约的,预约时间是前一天晚上的8点。那天我心血来潮,想要去图书馆学习一下,原本都已经计划好要带什么科目,学什么内容,到了晚上的时候,因为有些事情耽搁了,所以8点15分左右才想起打开系统上去预约图书馆的座位,结果系统上已经没有空的座位了,基本上所有的时间段都被预约完了,我当时都惊呆了,也没有想到原来我学校的图书馆也这么卷。
还有一个是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的吐槽:她预约的是8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的图书馆,但是9点半过点就有人在她的座位旁边等着,她想着都还没到时间呢,这么快就在这等着,虽然有人在旁边等着很不自在,但她还是硬着头皮在座位上学习到了10点,10点一到,在旁边等着的人就立刻拿出手机扫描了座位上的二维码,生怕被抢了似的。
还有卷升学就比如:我们宿舍都有升学的打算,所以在大三就开始做升学的准备,而我还有点纠结,准备开学第一周先思考一下方向,第二周开始学习。开学前一天晚上,大家在宿舍躺着,其乐融融。本人由于参加了校创,打开电脑写了20分钟,遭到了大家的谴责——太卷了!结果开学第一天,舍友就开始早出晚归,并且连续一整周,荣获“卷王”称号,并带动着其他舍友一并如此。虽然我早就想好第一周躺尸,但是面对空荡荡的宿舍,本人的内心真的忐忑无比,不知不觉也随着卷的浪潮奔向了图书馆。
我对“内卷”的看法:
其实“内卷”的实质是不良的竞争,是徒劳无功的努力,是明知道没有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无意识行为。那么为什么现今众多的大学生会自愿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内卷上呢?
在我看来现在大学生内卷现象主要就是暗自努力最后一鸣惊人。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默默地努力,悄悄地努力,其实大学生的内卷,也是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做出的应对。但“内卷”这个词既是褒义也是贬义。
褒义:是因为这个很多大学生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来努力,提高学习综合成绩和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竞争赢得先机。
贬义: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部分人总会跟着网络潮流走,其实也不能说不好,但是过于跟随网络大流就会造成一些不太好的结果。其实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必要来竞争的,但是有的人直接跟着大流走来相互竞争一些有的没的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样会引起很多人的效仿,或许会有的人为之承担不必要的结果,其实这就是盲目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还有的人竟然会为了这样做来达到一些对他来说比较好的结果而走向极端,竟然会有些人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不吃饭,不睡觉,导致自己的身体垮掉,这样可是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摆脱“内卷”的魔爪?
1.适应内卷的现状
首先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大环境我们无法控制,那么久应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千万不能因为内卷的现状而放弃自己,变成佛系青年。
2.做好自我管理
无论是否参与内卷的战斗,我们都应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自己制定好目标,并为之努力。运用各种自我管理的方法,合理规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3.持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想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就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给自己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自身保持持续努力。平时专业课的学习中,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听好每一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另外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也是职场敲门砖。
4.创造资源,培养自己复合型能力。
进一步开拓知识视野和学科思维,也为自己未来跨行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以金融学习为例,既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基础,又要掌握法学、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和技术,让自己成为宽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5.平常心,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想起四年走过的路程,有欢笑、有泪水。曾经年少轻狂,曾经满面风霜。所以一定要珍惜当下大学生活,保持健康心态,不一味地抱怨学习和生活,而是踏踏实实学习和做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