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天宝746年,才华横溢的杜甫参加科举考试为何落榜了

天宝746年,才华横溢的杜甫参加科举考试为何落榜了

发表时间:2024-07-17 23: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因为杜甫参加的一场零录取率又称为通场下第的黑暗制举考试。

杜甫有一首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此为完整版本,大意是: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一定能够很快身居要职,到时候要辅佐君王成为像尧舜一样英明的君主,要让这个社会风气变的高尚起来,但是现在平生的报负全部落空了,决定退隐。

而杜甫参加的是一场制举考试,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它不是固定时间举行的考试,一般是君王为了选拨人才设置的特别考试,考试科目也和我们传统意义的科举不同,而杜甫参加的就这样一场考试。

而这场制举就是从皇帝陛下的一道诏书开始的,唐玄宗诏告天下:“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意思也很确,四书五经,你通一经就可以来参加考试,诏书上的艺就是指的儒家五经,但是我们那位贡献了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即真是又奸又狠,他害怕朝外的读书人在文章中斥责他的所言所行。

第一步先是便命令各郡县精细挑选,并严加训练,只有所谓的成绩卓绝之人,才可以把姓名报至尚书省。

第二步再委托尚书省对这些人员进行复试,负责监察考试的则是御史中丞。

第三步对来应试的人进行诗、赋、论各方面的考试,这么一刷二刷三刷下去,最后竟然无一人考中。

面对这样的窘迫境况,大唐帝国的皇帝终于生气了,他大声质问李林甫道:“我大唐难道就没有一位贤才了吗?”,做为一个口中含蜜的奸相,李林甫早就准备好了一套完美的说辞,不但不谢罪,反而上前表示庆贺,李林便说:“圣上,此事恰恰说明朝中已是人才济济,天下的人才也已经尽列朝位,这就是我大唐盛世,已经野无遗贤了。“

那一年不光才华横溢的杜甫落了榜,所有参考的都落榜了,都是被奸相所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