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写人艺术有哪些关举例证明
《史记》创作人物“写人”艺术的先河。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二篇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黔首,乃至医仆倡优等四千多个人物。司马迁以记实的著史原则,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将各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个性鲜明丰富。
一、人物个性化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生动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司马迁善于通过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描绘,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例如《陈涉世家》的开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选择陈胜在田间耕作时与伙伴的对话、感叹,仅简括的两句,就写出了陈胜人虽卑微却胸怀大志的英雄形象;而陈胜与吴广共谋起义的对话,则表现了他的卓越的政治见解;起义的动员令,突出了陈胜的组织领导能力,至此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了。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更显示陈胜雄伟的气魄,铿锵有力,扣人心弦,因而成为千古名句。这些细节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志趣、抱负等,由此勾勒出人物性格的基调。
二、人物个性化的矛盾冲突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矛盾冲突来完成人物性格的描写。这些冲突主要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等。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中有关“完璧归赵”“渑池会”“易水送别”“秦庭惊变”等事件情节的步步推展和场面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秦的弥天大勇、随机应变的超群智慧和荆轲的慷慨激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三、人物个性化的抒情描写
《史记》语言的描写也极富文学作品的韵味,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他不仅仅客观地记录历史,而且在落笔过程中溶入了他深沉的爱憎感情。后人读《淮阴侯列传》,无不惊叹韩信用兵之神,而又无不叹惜韩信被杀之冤,这是司马迁在叙事过程通过抒情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的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有的是一些歌谣谚语,有的是让作品中人物自己即景作歌,这种写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和《高祖本纪》中都有这样的抒情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史记中的一系列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