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子的南烛子介绍
药材名:南烛子拼音名:Nanzhuzi英文名:-拉丁名:VacciniumbracteatumThunb.别名:乌饭果;原植物乌饭树又名:牛筋,黑饭草,乌饭草【名称考证】南烛子(《纲目》),乌饭果(《药材学》)。牛筋(《本草拾遗》)、黑饭草、乌饭草(《日华子本草》)、乌草(《开宝本草》)、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药、后卓、猴菽、草木之王、惟那木(《本草图经》)、墨饭草(《纲目》)【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杜鹃花科植物【药用部位】乌饭树的果实。【性味归经】酸甘,平,无毒。《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功效主治】益肾固精,强筋明目。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等地。【药材鉴定】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桂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①《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②《纲目》:”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化学成分】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为主,柠檬酸、酒石酸少量)。【相关选方】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乾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原生形态】乌饭树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