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诗句及解释
1.关于水的诗句,要解释,,,,(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洞庭湖的湖水在秋天的夜晚宁静无烟,怎么可能乘着它的水流直上九霄?
(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楚江水仿佛空气般清澈,遥远处仿佛与碧海连通。
(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向北望去,只见燕地的上空黑云压顶,何时是个尽头?无情的江水呀,不停地向东流去,你可带走了我的忧愁?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苏轼)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谁知道关于水的诗句及意思.咏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3.谁提供一下关于水的古诗词及注释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其四)》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但是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
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
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
“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
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
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
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
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
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
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
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
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
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
4.谁知道关于水的诗句及意思.咏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5.谁提供一下关于水的古诗词及注释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其四)》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但是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
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
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
“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
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
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
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
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
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
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
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
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
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
6.有关水的古诗夜渡湘水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苏轼的长江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7.关于水的诗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清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徐志摩《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余皆有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回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梦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念奴娇(莫愁湖)郑板桥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