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难分伯仲的典故

难分伯仲的典故

发表时间:2024-07-18 05:41:27 来源:网友投稿

不分伯仲的意思是指分不出第一第二,那不分伯仲有什么典故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不分伯仲的典故,欢迎阅读

不分伯仲的典故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郡人,经历也极为相似,班固16岁时到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二人又在洛阳相遇。

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班固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汉章帝即位后,召傅毅为兰台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汉和帝时期窦宪任车骑将军,请傅毅为主记室。不久窦宪升大将军,又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至此二人又成为同僚,均作《北征颂》歌颂窦宪北伐的功绩。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窦宪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在狱中。

傅毅作为东汉的文史学家,为世人交口称誉,与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的评价:“是以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傅毅之徒,名香文美。”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也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