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一个直观的重要标志。它反映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和气候、介质等特征。对沉积岩颜色成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形成环境及形成后的变化。
根据成因沉积岩的颜色可分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又分继承色和自生色两种。
1)继承色:为组成本岩石的矿物碎屑、岩石碎屑所固有的颜色。这些碎屑是从陆地搬运来的,是继承原有碎屑的颜色,故叫作继承色。如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分别是肉红色和白色的,这是因为正长石常呈肉红色,而石英砂粒多呈白色所致。
2)自生色:又称同生色。它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在成岩作用阶段生成的矿物所带有的颜色。如含海绿石的岩石为绿色,石灰岩呈灰白色,铁质软泥呈红色等。
3)次生色:是沉积岩形成以后受到次生变化而产生的次生矿物的颜色。这种颜色多半是由于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水化作用或脱水作用以及各种化合物带入或带出等引起的。如黑色炭质页岩在地表风化作用下可成褐黄色,红层中由于局部的有机质所引起的还原作用出现浅绿色斑点或斑团。
岩石的颜色成因可根据颜色与层理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一个层的范围内的变化来判别。如岩层的颜色沿该岩层走向表现得十分稳定,并与层理一致,则多半是原生色。如颜色呈斑点状或分布在裂隙、洞穴附近,与层理相切,并贯穿各岩层,则这种颜色是次生色。自然界中常见的是原生色和次生色共存的混合色。
沉积岩的自生色可作为岩石形成时的地球化学标志。例如由铁的氧化物所造成的红色、褐色是沉积物中介质为氧化条件的标志,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如松辽平原的白垩纪湖泊沉积红层,以及南方的白垩纪和第三纪陆相红层,都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若含有机质和细分散硫化物而呈现深灰色和黑色,则说明沉积岩成岩过程中介质具显著的还原条件,如炭质页岩,就是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