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好"四种形态"促进工作
全面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必须着力把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重要基础性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日常监督,夯实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基础。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只有发挥第一、第二种形态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护整片“森林”。一是压实“两个责任”。运用党内谈话、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思想动态,抓早抓小抓苗头。须加强对《准则》《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严肃性。当前要以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为重点,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把确保选对人用好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
二、运用政策策略,把握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关键。实践运用“四种形态”的核心要义是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执纪理念。因此必须灵活运用政策策略,推动“四种形态”合理转化,在宽严相济中推动纪律约束从严,政治生态向好向善。一是着眼全局,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和大局上看问题,注重把握政治方向、政治目标和政治方针,体现政治要求。从本地政治生态出发,研判“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注重把握好政策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二是形式多样,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手段,坚持执纪方式多样化,体现灵活性和针对性。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党纪轻处分、重处分、职务调整或执纪审查等多种方式,处理各类违纪行为。
三、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重点。践行“四种形态”,抓小绝不放大,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依然是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一是严明纪律,确保反腐败工作更加精准发力。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分子,把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作为执纪审查重点,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二是锲而不舍,打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场持久战。坚持把纪律审查对象存在的“四风”问题,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三是坚决查处,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反腐惩贪、除恶惠民”专项整治,紧盯扶贫领域政策执行、项目安排、资金落实等重点环节,持续开展“排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典型信访问题”治理。定期曝光违纪问题,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