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尼尔斯在旅行中遇到了哪些事

尼尔斯在旅行中遇到了哪些事

发表时间:2024-07-18 11:02:10 来源:网友投稿

这是节选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一段话,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尼尔斯的心理活动。

看似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在尼尔斯的叙述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他最担心的竟然是找不到那个不知道在多久之后才会出现的能与他结婚的姑娘。

幽默的故事里,却探讨着贯穿古今的永恒话题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其灵感来自于她的一次偶然经历。

这一天塞尔玛在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救命”的呼喊声。善良的女作家连忙跑去帮忙,发现原来是一位小男孩遭到了猫头鹰的攻击。

塞尔玛灵光一闪,于是,调皮的小男孩“尼尔斯”就这样诞生了。

尼尔斯本来是一位十四岁的小男孩,有着一般孩子的天性,即好动、调皮、贪玩,还有一点的懒惰和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犯困。

从这样的人物设定来说我想很多人都会感到再正常不过了,小孩子自然有着小孩子的天性。

但是随之而来的难题却困扰着古今中外的大人们,即如何让小孩子变得听话、善良、谦虚以及好学。

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永恒话题,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对它的一次探讨。

尼尔斯因为调皮、淘气,对于小动物缺乏爱心,经常捉弄它们,以至于这些小动物见到他就想“咬”他。

这一天他遭到了小精灵的惩罚,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的小人儿。

对于尼尔斯来说事情变得糟糕透了,之前被他欺负过的小动物们纷纷前来“报仇”。恰巧一群迁徙的“大雁”(一说野鹅)路过,尼尔斯家里养殖的家鹅马丁(另有译法:莫顿)非常羡慕它们的自由,于是几次奋力地要飞上天空。

尼尔斯这时候担心的却是,马丁的飞走会让自己家遭受损失,父母会因此而伤心,于是他紧紧地抱住了马丁的脖颈,企图将其从天上拉下来。

就这样变成小精灵的尼尔斯和家鹅马丁一起,开始了它们奇妙的旅程。

其实古今中外的大人们,或者说家长们,对于孩子如何正确地成长都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吃苦”。

在中国不仅有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有现代的“忆苦思甜”教育方式。

西方同样如此,尼尔斯在匆忙之下骑着家鹅马丁随雁群飞向了远方,以一个孩子的心智自然少不了吃苦头,甚至还几次遇到了生命危险。

在湖边救下了被狐狸袭击的大雁,在森林里救下了小松鼠,甚至站在动物的立场上参与了和人类的斗智斗勇。作者的笔下将这些故事写得非常精彩、曲折,如果带入尼尔斯的视角中,足以称得上惊心动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尼尔斯学会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正义。

于是他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考验。

倦鸟要归巢孩子终究也是要回家的。

不断迁徙的雁群再一次路过了尼尔斯的家乡,这一次尼尔斯和马丁本来是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和曾经生活的地方,却发现曾经热闹的小动物们几乎都不见了,父母这段时间也过得非常不顺,欠了很多的债务,甚至想要卖掉房子,却又担心某一天“离家出走”的尼尔斯回来后找不到他们。

不巧的是马丁及其在雁群中的配偶、子女们意外地被尼尔斯的母亲关在了曾经的鹅窝中,并且因为要搬家的缘故,不得不决定当晚就要将它们杀掉卖钱。

尼尔斯面临了一个选择。

他是要以拇指般大的小人儿面貌出现在父母面前进行劝阻,还是选择照顾父母的感受和自己的自尊心,看着马丁一家被屠宰?

最终善良战胜了虚荣和自私,尼尔斯在最后关头敲响了房门,高喊着让母亲不要伤害马丁一家。

然后抱住母亲的尼尔斯长大了,他又变回了曾经的少年,只不过身上多了勇敢、正直以及善良的光辉。

长大后的尼尔斯虽然丧失了与动物交流的能力,也不再被曾经的雁群们所接受,但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刻在了他的身心中,对于他今后的成长也必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理想化”的故事,但所要讨论的问题却极不简单,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异常繁杂,在当时的西方文坛乃至之后的世界文学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