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文言文中“夫”和“是”有哪几种解释夫1.成年男子(读fū),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2.丈夫(读fū),例如“今夫又死焉”(《捕蛇者说》)3.这、那(读fú),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4.句首发语词,一般表示将发议论(读fú),例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5、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没有实在意义,例如“悲夫”(《烛之武退秦师》)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用法:(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下面逐一阐述。
一、虚词类: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
请看下面的例子:(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故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墨子·非攻(上)》)“是何故也”与“此何故也”义同,“是”即“此”,作该句主语。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上)“是”复指上句“非我也,岁也”这种说法,作主语。(4)是时,上未立太子。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5)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6)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是”作指示代词,常与其他一些词合用,构成固定的习惯用语。如“是以”、“是故”、“于是”等等。
(7)太伯不从,是以不嗣。(同上句)(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7)(8)两句中,“是以”“是故”均为“因此”“所以”之意。(9)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捕蛇者说》)(10)民之有口,犹士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国语·邵公谏弭谤》)(11)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同上)(1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于是”的用法有二:“于”“是”各为一词,(9)中的“于是”表示“在(捕蛇)这件事上”,(10)中的“于是”表示“由此”“从此”之意;(11)(12)中的“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表示承接的词。2、作助词,用于动宾倒装结构中,起强调作用,无实义。
这种用法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几个词语中,如“惟利是图”“惟命是从”等。(13)《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句中“是”是何用法?查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69页注:全句的意思是“击退戎、狄,制御荆、舒”,;是,助词。可见这是个倒装句,可“是”的用法,讲得不够清楚。
再查万光治和徐安怀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81页,注:戎狄必须打击,荆舒也应该严惩;是,助词,使宾语提前,加以强调。前者用主动语态译句,后者用被动语态译句,因而语序不同;把二者对“是”的注释结合起来看,“是”的用法就清楚了。
(14)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无乃……与”是古汉语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助词,使宾语提前,加以强调。
(15)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宫之奇谏假道》)“将虢是灭”即“将灭虢”的倒装。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同上)(16)诸君若有意,惟余马首是瞻可也。
(《冯婉贞》)“惟德是依”“惟德是辅”“惟余马首是瞻”分别是“惟依德”“惟辅德”“惟瞻余马首”的倒装,意思分别是“依据于有德者”“只是辅佐有德者”“只要大家看我的马头所向(听我的指挥)就行了”。“是”的这种用法,与“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相似:孔子云:何陋之有?/何罪之有?以上两句中的“之”,用于肯定反问句中,将动词宾语提前,有否定和加强语气的作用;“是”则基本用于肯定陈述句中。
二、实词类:1、“是”作判断动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
2.“夫”文言文中的意思和范例◎夫fū
〈名〉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man]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贾谊《论积贮疏》
(3)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女子的正式配偶[hu***and]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workingman]。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trueman]
西川刘禅本非夫,文灿贪庸亦竖奴。——柳亚子《诸将六首》
(8)剑衣[sleeveofasword]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通“趺”。足背[instep]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
(1)通“复”。再,又一次[again;oncemore]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夫fú
〈代〉
(1)“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he,she,it,they]——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那,那个,那些[that,those]——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这,这个,这些[this,these]——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all]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
(1)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清·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宋·苏洵《六国论》
这是【大学以上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