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雏中的隹是什么意思

雏中的隹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8 11:30:54 来源:网友投稿

隹(拼音:zhuī、cuī、wéi)是汉语通用规范三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鸟。许慎《说文解字》释“隹”为短尾鸟的总称,但实际上古文字中的“隹”和“鸟”区别不大,看不出尾巴谁长谁短。商周时期常借“隹”为句首语气词“唯”。

“隹”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74。用隹作意符的字大多与鸟有关,如:雀、隼、集、雏。

相关信息:

商代甲骨文的“隹”是一只鸟的象形,头、尾、身、羽俱全,头的朝向、羽毛的多少、爪的有无、笔画的繁简皆不固定。西周至春秋字形渐趋固定,一般头朝左,左面不再出现其他笔画,右面的羽毛多数作四支,由组成鸟腹的一个竖笔贯通。

战国时虽然出现了新的繁化与简化,但都是在西周、春秋以来大体一致的字形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没有造成大的混乱。《说文解字》小篆基本上同于前代较为规整简约的字形,隶变后楷书作隹,成为记号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