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寄银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寄银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8 12:24:36 来源:网友投稿

1.文言文中“寄”是什么意思寄jì

①寄居;依附。《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有隙~寓于表。”

②寄托;托付;委托。《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傲,审容膝之易安。”《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③寄存;寄放。《失街亭》:“且请~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

④传送;传达。《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前~辞者。”

【寄地】被人掠去的本国土地。

【寄怨】⒈借他之手以报私怨,犹言借刀杀人。⒉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

【寄坐】寄托于客位,喻大权旁落。

2.寓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寓[yù]在古文中有3个意思,分别是:

1、用作名词,意思是:住处、居住的地方。

古文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寓,爱敬饬尽,命赐备厚。」

古文释义:因此追溯先父的意向,记录旧臣的计谋,尊崇他们的地位,让他们住的地方更加的大,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君主赏赐的非常丰厚。

2、用作动词,意思是:寄居。

古文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

古文释义:没有居住的房屋,被毁坏的篱笆围墙和花园树木一定要妥善修理。

3、用作动词,意思是:托付、寄托。

古文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古文释义: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扩展资料

“寓”字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寓,寄也。从宀禺声。庽,寓或从广。

白话版《说文解字》:寓,寄居。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禺”作声旁。庽,这是“寓”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广”作边旁。

“寓”字的组词:

1、住处、居住的地方。【组词】:「公寓」、「寓所」。

2、寄居。【组词】:「寓居」。

3、托付、寄托。【组词】:「寓意深远」。

3.文言文中的念是什么意思1.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2.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3.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4.“廿”的大写。

5.姓。

6.梵语刹那,译曰念,刹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于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刹那义翻为念。

1,常思;思念,惦念。

念,常思也。——《说文》

天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诗·邶风·谷风》

不念旧恶。——《论语》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念鬼。——《史记·陈涉世家》

念母劳家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实。——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2,思考,考虑。

顾吾念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忧虑。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泛澜。——唐·韩愈《龊龊》

4,爱怜。

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戏,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

5,哀怜,可怜。

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关汉卿《窦娥冤》

6,纪念。

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红楼梦》

7,想法;念头。

一念之贞。——清·袁枚《祭妹文》

爱汝一念。——清·林觉民《与妻书》

8,同“廿”。二十。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

9,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念谓于缘明记不忘。——《俱舍论》

10,姓氏。

念贤:氐羌胡族,字盖卢;金城枹罕人。著名东晋、西魏大臣。

11,诵读,按字读出声。

欲为《论》,念张文。——《汉书·张禹传》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念·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4

《唐韵》奴店切《集韵》《韵会》《正韵》奴玷切,??音??。《尔雅·释诂》思也。《疏》常思也。《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著不能忘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又《小尔雅》无念,念也。《诗·大雅》无念尔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贤。又《转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书·洪范》汝则念之。叶下咎受。《六书精蕴》人当念所当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念

常思也。从心今声。奴店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许云。怀、念思也。左传引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从心。今声。奴店切。七部。

4.这几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霈1〔pèiㄆㄟˋ〕

〔《广韵》普盖切,去泰,滂。〕

1.雨雪充沛貌

2.泛指盛多浓重。

3.大雨。

4.潮湿,潮润。

5.喻恩泽。

6.谓赐予恩泽。

7.谓绰有馀裕,应付裕如

1.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

2.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兴1〔xīnɡㄒㄧㄥ〕

1.起身;起来

2.兴起

3.派遣;出发

4.征聚

5.推举;起用。《

6.产生

10.倡导

11.创办;举办

12.设立;制造。

13.成功;成就

14.昌盛;兴旺

16.流行;时行。

兴2〔xìnɡㄒㄧㄥˋ〕

1.譬喻

2.《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

3.喜欢

4.兴致

5.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吃;品尝。

《吕氏春秋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朝代:战国末年

作者: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

释义: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2、;尝试。

《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弟子

释义:我虽然天生并不聪明,但是愿意请求您让我尝试着做这件事。

3、;经历;遇到。

《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朝代:先秦

作者:庄周

释义:连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何况是大骨头呢?

《左传僖公十八年》:“险阻艰难,备~之矣。”

朝代:春秋末期

作者:左丘明

释义:艰难险阻,都经历过。

4、;曾;曾经。

《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朝代:战国

作者:荀子

释义: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识书具,忽啼求之。”

朝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扩展资料:

关于“尝”的词语:

1、尝敌:试探敌人的强弱。

《心术》:“故古之贤将,能以兵~,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释义:所以古代明智贤能的将领,都能够用一定兵力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对是进攻还是避战撤退,都能做出自己的决断。

2、尝鼎一脔:尝其一二,可知其馀。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脟:同“脔”。)

朝代:战国末年

作者: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

释义: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3、尝新:尝食新收获的五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