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医学教育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哪些请具体说明之。

医学教育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哪些请具体说明之。

发表时间:2024-07-18 13:33:15 来源:网友投稿

医学教育转型的实质是实现临床课程的整合逐步推进医学整合是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实现医学转型办法。医学教育观的转型,就是培养医学生的胜任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医学

教育。转型的实质是整合,而医学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临床课程整合。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于]952年提f以器官系统为巾心的学习模式”,根据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1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整合是教育转型的核心临床课程整合是医学课程整合的重点,而专业过细是当前临床课程的重要不足。目前医学生往往习惯于只从本专业知识或争科经验出发,未能考虑其他各学

科,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改革就是要淡化各学科概念.增加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联系,注重转化医学教育,将基础医学知识有效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同时也将促进医学人文向临床实践转化,实现基础临床课程全方位多靶点的结合。。临床课程整合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单调难懂的基础概念。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临床课程整合的方向,首先确定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再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医疗T作能力,进而调整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教育整合中,最为迫切和现实的整合是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也是整个医学整合的开端和基础。虽然大多数疾病表现为具体的部位或某种突fn的生命体征。但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身系统密切相关。但现在的医学课程将医学乍的视线凝聚于具体专科,淡化了对患者的人

文关怀忽略了局部病变与全身状态的关系,必将对患者治疗极为不利。以系统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强渊以临床需要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按科目分系统的方法,进入临床专业课阶段就要尽早接触临床,为全面的临床实践阶段教学奠定基础。如果医学教育仅关注人体各个器官,脱离脏器寄以生存的整个人体,那么在医学生的思维中则会缺乏由不同脏器组成的整体生命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临床课程的整合,是克服当前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较弱的有效措施,并可促进其他方面的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围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的这句名言,不仅是现代教师应树立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最终追求。教知识总是有限的,培养思维才是根本,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科学有序的课程及教材重组实现知识的超值应用,使学生在预设__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根本目标是使学逐步形成自然的批判性思维、理性判断和科学决策能力,培养独立猎取有效识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月牛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步入临床实践的医学生已完成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具体的专业知识,但闪缺乏临床经验,他们迫切要求将已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但冈知识运用能力有限,特别是临床思维能力欠缺,遇到问题常常束手无策。L大]此,为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发展,应引导医学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全方位的视野去解析和透视医学现象,以仓而的思维审视和分析医学问题。

随着医学知识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探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的尝试⋯.从单一课程分科教学到部分课程的整合教学再到全部课程的整合教学,进而培养具有

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南京大学医学院在部分课程整合阶段取得了一些成

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逐一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的整合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共计11门课程,每门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一并计入该课程的学分,建院以来一直实行7年制硕士小班特色教学,基础课程在前3年完成.第4年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第6年进入硕士学习阶段。近2年我院7年制硕士教育改为8年制博士教育,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数均有所减少。因此进行了课程整合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开展的医学课程整合改革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主要整合方法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几门课整合为一门课,合并后的总课时数小于原来每门课的累计课时数。学分按大课算一门总的学分。课程设计是医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必须要求小部分课程扎实整合以后才能进行更大层面的整合,现以形态学和机能学课程为例说明笔者的整合方式。初步尝试的整合方案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合并成形态学课程,2年级一学年学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课整合为机能学课程,3年级一学年学完。后来尝试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3门课整合成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综合课,重点是正常的人体、每个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及功能,2年级一学年学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整合成人体功能与疾病课程,放在3年级学习。

无论是哪种整合方式。都要做到真正成为一门课程而不是几门课在形式上的拼凑,为达到这个目标,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起备课,讨论每个系统讲授哪些内容、占用多少学时、如何有机贯通,并最终将该系统的课件汇总成PPT。考试时将整合的课程作为一门课进行测评,参与教学的教师共同出题编制一份综合试卷,例如一道问答题,先描述左心室流出道的解剖结构,再阐述该部分心肌的动作电位特点。整合后的课程基本按照以下几个系统进行讲授。分别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生殖系统;教师不再强调哪些知识属于哪门专业课,而是突出每个系统中各种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2重视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教学不仅能验证并巩固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实验规范操作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课程整合后的实验课课时非但没有减少,而且综合实验的设计更加精巧。将生理学实验融人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中。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也按照系统分类进行.实验分成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几大块,将分散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3门课程中的实验贯穿于一根主线上。例如将家兔动脉血压的体液调节、急性右心衰竭、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几个单独实验整合起来,设计一个综合大实验.让学生从正常血压检测到疾病模型中的血压变化,再到药物对血

压的影响层层递进地学习心血管系统,使学生对器官系统的理解更加完整深刻。

为了使实验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在实验前事先设置讨论课.学生通过课程预习及网上查阅资料,将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做出预估,并设计相应的施救措施。实验中根据学生临场判断进行相应施救,实验结束后每组做出PPT进行实验总结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此项工作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更加便于学生学习领会。

在课程整合改革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理论课整合以后。实验课的课时数不能因此而删减

过多。特别是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让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切实感受到医学是一门科学,任何诊断、治疗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我院8年制的培养目标是基础与临床并重的高级医学人才,所以更加应该从2、3年级开始就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包括实验方案设计、结果记录与统计、结果分析与讨论,为将来成为医院的学术领军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整合减少了过去不同基础医学课上的重复内容.理论课总学时比分科学习的累计课时有所减少,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联想能力。因为整合更加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每个系统由不同专科的教师讲完后还需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从结构联想到功能,从正常联想到患病。总体来讲.整合课程淡化了过去各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突出以临床治疗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全面地、融会贯通地掌握各个器官系统,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就养成治病救人的整体观念。但是生理学究竞与哪门课整合以及几年级学习合适,在整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学

生反映比较强烈的是2年级学习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综合课,由于生理学、解剖和组胚同步进行,因而感到学习非常吃力。第1年的整合课程考试全班有30%的学生不及格.一方面是学生习惯了解剖和组胚记忆式地学习,而对生理学的思考方式不适应。无法将这3门课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反映生理学内容放在2年级为时过早.例如解剖学还没有讲到神经系统,但心血管系统的生理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讲到心血管神经反射此时学生对于神经细胞的特点还一无所知。如果先讲神经系统,学生对人体的各个器官构成又很陌生。无法理解神经系统支配全身各个器官的效应。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的反馈.教师认为还是将生理

学放在3年级进行学习,与病理学或者病理生理学整合比较合适。医学生学习人体生理学的目的是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和细胞的正常活动及相关联系,前提是必须熟悉人体的全部结构。实验课按照系统分类整合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3门学科通过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有机结合为涵盖了正常生理状态、模拟病理状态及临床治疗的整体实验过程。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3年级下学期继续以系统为主题开展PBL教学,主要围绕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这四大系统,以实际病例为依托,总结整合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教师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行为表现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整合需要遵循学生知识结构逐渐完善的规律,形态学内容结束后学生对人体结构从宏观

到微观有了概念,教师再进行功能学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框架上不断融合新的知识。课程整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过早、过快地将所有医学基础课全部整合在一起.而是要分阶段循序渐进,PBL教学应该放在3年级下学期引入.学生有了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在分析病例时发挥能动性。达到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衔接的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