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赏析《无愁可解》

赏析《无愁可解》

发表时间:2024-07-18 13:42:29 来源:网友投稿

   “无愁可解”,是苏东坡自创的词牌名。全文如下————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又何用、著在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则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这首词远没有前后《赤壁赋》那么有名,但读来颇有启迪意义。

     词本意是:百年一世人生,人生下来还不懂什么“愁味”。你若要问愁从何处而来,还有什么解不开的。万事从来像风过耳,用不着你说“不着心里”。你说不皱眉头该算作通达之人,也恐怕未必。

   按理本不通言,何曾说“欢游胜如名利”语?这句本来就错,不说如何就对?这里本没有我与你,何有唤做超出世外之情理?假如等到喝醉方能解愁,没有酒又怎么消愁?

   此词产生背景———神宗元丰三年一月,苏东坡正前往黄州贬所途中的麻城岐亭,东坡的好友龙丘子陈季常寓居岐亭,得知东坡关于人生与“愁”的观点与刘几伯寿的观点相近,发出如本词“引”的言辞。东坡乃反其义,自创《无愁可解》以辩之。

     词的上片,东坡议论人生与愁的辩证含义,下片提出不依靠“物情”来消解愁绪的主张。东坡说世事皆空,没有什么物外情,就连酒也解不了愁,更没有什么必要去追求名利和物欲。

    东坡谈泊名利和物情的思想表明:那种仅仅依靠欢游、仙道、醉酒、自然物等外来情来消除愁绪的做法是不成功的,只有调节好心灵机制,才能找到最理想的人生依托。

     此观点完全不似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东坡认为消愁的不二法门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我十分赞同,你们认为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