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500-800)作文
今夜再读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一文,不由再次感受到钟老的博学与智慧。
西洋读者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而钟老说他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并引用南宋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论盛唐诗歌的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来佐证。又把欧阳修引用同时代诗人梅尧臣的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引了出来,再举例柳宗元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已有“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的心得诗句,借此来阐述中国诗“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悠远。
又谈中国诗采用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方式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吞言咽理的美妙诗句。李白用《怨情》一诗表达:“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引得人遥思惆怅。南宋诗人鲍照说“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让人陡生伤感。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诗》中写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叹世事变幻无常。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写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的黯淡情怀,而赵嘏也在《江楼感旧》中留下“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的怆然伤感,这些诗句都耐人玩味,静默幽美。
钟老又说中国诗和西洋诗一样也都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也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最后他借有英国诗人济慈的名句说:“听是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读钱钟书先生的散文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后让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