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蝰蛇的种类,及其英文名字
蝰蛇
kuíshé
[viper]蝰蛇科一种有毒蛇类,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
[学名]Viperarusellisiamensis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
蝰蛇科(Viperidae)约200种毒蛇的统称。分为两个类群(亚科),即蝰蛇亚科(Viperinae,东半球蝰蛇)和响尾蛇亚科(Crotalinae,颊窝蝰蛇)。某些权威人士认为,蝰蛇的这两个类群应是各自独立的科。蝰蛇的特征是具有一对中空的注射毒液的牙齿,著生在上腭活动骨骼上(上腭骨),不用时可折回嘴内。具颊窝器的蝰蛇(响尾蛇及其他)的特征是︰在每侧鼻孔与眼之间有一热敏感小窝,用于探寻温血动物。蝰蛇体长小至Viperaursini的不足30公分(12吋),大至巨蝮(Lachesismuta)的3公尺(10呎)以上。捕食小型动物,捕猎方法是先咬伤猎物,再追踪。
东半球的蝰蛇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特点是行动迟钝,身体粗壮,头宽大。许多种类为陆栖。树蝰属(Atheris)的身体细长,尾能缠住树枝,营树栖生活。而穴蝰属(Atractaspis)则为洞栖,眼细小。大多数种类卵胎生。响尾蛇亚科主要在西半球,从沙漠到雨林皆有。中、南美洲的洞蛇属(Bothrops)为陆栖或树栖种类。有些如噬鱼蛇是水栖种类。某些种类产卵;其他为卵胎生。
比起泛滥的垭拉拉卡蝰蛇,专家更担心的是一种名叫“垭拉拉卡克斯”的毒蛇,它不仅体型更大,而且所含的毒性是垭拉拉卡蝰蛇的七倍之多。
内陆太攀蛇---非常著名的毒蛇,是陆上最毒的蛇,与居于海洋中的「钩鼻海蛇」齐名堪称世上最毒的蛇。体色棕黄腹部黄色,鳞片可能带有黑边,有的个体头部为深黑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