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汉语中同义词区分疾和病

古汉语中同义词区分疾和病

发表时间:2024-07-18 15:28:46 来源:网友投稿

疾病

这一对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区别,都是“生病”的意思。而古代其含义有深浅之别。《说文解字》:“疾,病也。”“病,疾加也。”《说文解字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矣。”《说文解字约注》:“今人常语则但言病,不言疾,以浑言则无别耳。”这个话既指出“疾”和“病”是同义词,又指出了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仪礼》郑注:“疾甚曰病”,也道出了它们在意义上具有程度上的差别。

①是疾易传染。(《狱中杂记》)

疾:病

②见灵辄饿,问其病。(《左传•晋灵公不君》)

病:重病

上两例的“疾”“病”均解作“生病”,后一例的“病”指病情严重。《扁鹊见蔡桓公》中有这样的文字:扁鹊初见桓公说,“君有疾在奏理,不治将恐深。”十天后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有过十天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开初说:“疾在奏理”,表明病在初发阶段,并不严重。后来病情恶化,“病”发展到了“肌肤”,进而到“肠胃”。这个例子有助于比较“疾”和“病”在意义上的轻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