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乾隆为何取消士绅当差呢

乾隆为何取消士绅当差呢

发表时间:2024-07-18 15:35:43 来源:网友投稿

士绅当差全称就是官(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或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由雍正推行一项重要改革,然后这一项制度在乾隆年间彻底实现。

乾隆取消士绅当差的目的,就是把地方官绅阶层纳粮的特权收回来,从而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彻底取消这一制度,一切还是由隋唐的税收制度发展与演变说起。

在隋唐时候朝廷的税收制度都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就是根据丁(男丁)来收税。这一种财政收入方式虽然是我国古代历史税收制度一项重要改革。但是这一种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考虑贫富之间差距,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土地兼备。在当时一些贫穷农户的壮丁由于得不到土地,就采取外逃的方式来减轻赋税的重压,这也造成了朝廷财政收入的急速下降。

之后历朝历代也发现这一种税收制度的弊端,于是不凡有能力大臣也提出改革弊端的方法。如明名臣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就是把赋税与徭役互相结合,消除地方胥吏在赋役上享有大权的地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家财政资金流失的难题。可惜一条鞭法也没有稳定下来,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也退出了明朝的历史舞台,传统的按丁收税方式依然占据社会主流,弊端更为严重。

清初本来是仿效明朝的赋税制度,有的地方是明朝一条鞭法,有些地方是按丁收税,由于制度的不统一,使清朝财政收入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

清朝时候康熙皇帝,以仁治为原则管理天下,实施了地丁合一,就是把人头税摊在田亩之中,这样没有土地的佃农也不需要承担按丁赋税造成的高压。之后这一项制度在雍正年间推行到全国各个省份之中。

但是在历朝历代有一类人也能得到朝廷的特殊照顾,那就是士绅阶层。士绅就是科举考试中有功名或者退休的官员,往往也是民间连接官府与百姓的桥梁,为了在基层巩固民系,朝廷都会给士绅阶层特定的扶持,赋税就是最好一个体现。根据士绅等级不同,享受的福利可以惠及家人。根据地丁合一制度,这些士绅可以占用大量的土地,使朝廷税收大幅度减少。

乾隆登基之后,对爷爷康熙的仁治是非常推崇的,自然也是很讨厌士绅阶层在享受优免福利时候,也明目张胆霸占土地,让地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乾隆就废除了士绅当差制度,均衡了士绅与百姓由于在土地赋税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这样使颓废的国家财政又焕然一新。在乾隆继承皇位的时候,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