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数原理,例一
计数是一个重复加(或减)1的数学行为,通常用于算出对象有多少个或放置想要之数目个对象(对第一个对象从一算起且将剩下的对象和由二开始的自然数做一对一对应)。另外计数亦可以被(主要是被儿童)使用来学习数字名称和数字系统的知识。由现今的考古证据可以推测人类计数的历史至少有五万年,并由此发展导致出数学符号及记数系统的发展。古代文化主要使用计数在记录如负债和资本等经济数据(即会计)。
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计数方法:
科学计数法
数学术语a×10的n次幂的形式。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数字很大的数,一般我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例如6230000000000;我们可以用6.23×10^12表示,而它含义是什么呢?从直面上看是将数字6.23中6后面的小数点向右移去12位。若将6.23×10^12写成6.23E12,即代表将数字6.23中6后面的小数点向右移去12位。有效数字是指从左面不为0的数开始
例如:8903140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8.90*10的8次方
8399600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8.40*10的8次方
0.00934593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9.35*10的-3次方
0.004753=4.753*1/1000=4.753*10的负三次方
中国计数法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以此类推。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那么到底是谁最先开始使用这个聪明的方法的呢?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
清末民初戏园(俗称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就是现在所说的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类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这个方法随着戏院实行门票制而被废弃了,但是作为一种简明、易懂、方便的记数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