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名言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休尼特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妻双方都要忠实,忠实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法】卢梭一件事不能判两次罪紧急时无法律(紧急避险)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贝卡利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谚要理解法律,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英】边沁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官)霍姆斯《普通法》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法谚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法院不得对于未向其诉求的事项有所作为当事人给法官事实,法官给当事人法律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古罗马法谚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英】培根《论司法》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不强人所难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Nemocogitationispoenampatitur;Cogitationispoenamnemopatitur)。——罗马法法谚无犯意则无犯人(Nonreunisimenssitrea)——英国法谚(即不能对不具有犯意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如意外事件、精神错乱、年幼无知等均不能归责于行为人)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西方法谚程序先于权利。——英国法谚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说,刑罚应该使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贝卡里亚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卡尔.马克思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马克思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皆应被视为无辜。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存疑时有利于被告(indubioprereo)。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素朴的绝对的正义感,往往却是证据法则最大的杀手。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麦克莱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托马斯·福勒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德国谚语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休尼特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Justicedelayerisjusticedenied)。——西方法谚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美]爱德华·S·考文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涡所侵蚀,并逐渐地溃灭。[意]贝卡里亚好的法律应该提供的不只是程序正义。它应该既强有力又公平;应该有助于界定公众利益并致力于达到实体正义。[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在我看来,失手杀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恶、正义与不正义,欺世惑众,其罪大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法]孟德斯鸠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任何人不得通过损害他人的方式为自己获利行使自己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不得推定任何人遗弃自己的财物。契约胜法律。Theagreementofthepartiesoverridesthelaw.避免损害者较取得利益者为优先。债务证书在债务人之手中时,推定该债务已清偿。Anevidenceofdebtfoundinpossessionofthedeborispresumedtobepaid.法理乃法律之精神。Thereasonofthelawisthesoulofthelaw.人民之安宁乃最高之法律。Thesafetyofthepeopleisthesupremelaw.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法学阶梯》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论语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尸子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韩非子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马迁法正***悫,罪当***从。——司马迁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司马迁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桓宽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班固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桓范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陈寿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范晔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王通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吴兢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吴兢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吴兢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魏征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刘昫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宋祁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欧阳修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王安石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洵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苏辙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崔敦礼法无宽严,清者斯贵。——徐祯稷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吕坤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吕坤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王夫之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顾炎武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张廷玉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