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闲坐悲君亦自悲的解释是什么

闲坐悲君亦自悲的解释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8 18:44:04 来源:网友投稿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解释: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诗词名称:《遣悲怀三首其三》。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明月三五夜》《行宫》等。主要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闲坐悲君亦自悲”的详细介绍:

一、 《遣悲怀三首其三》的全文点此查看《遣悲怀三首其三》的详细内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_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二、 背景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三、 赏析此诗重在伤悼,作者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引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之。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作者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在取材上作者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作者的至情至性,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佳作。

四、 注解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_冥:深暗的样子。他生:来世。惟:只能。未:没有。展:伸展。

五、 译文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同穴_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六、 元稹其他诗词《菊花》、《离思五首·其四》、《行宫》、《赋得九月尽(秋字)》、《晚秋》。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遣悲怀三首其三的详细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