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收到政府补助财务怎么处理

收到政府补助财务怎么处理

发表时间:2024-07-18 19:01:51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少见,如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专门借款的财政贴息等。

第一步:企业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计量,确认资产(银行存款)和递延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第二步:企业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该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第三步:该长期资产交付使用。自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1)递延收益分配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对于应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长期资产,即为资产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

(2)递延收益分配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的,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从购买的下一个月(当月)

自行建造(研发)的资产

(无形资产)

达到预定用途的下一个月(当月)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拨付的,应当在实际收到(确认时间点)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确认和计量。

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如按照实际销量或储备量与单位补贴定额计算的补助,可以按照应收(其他应收款)的金额计量(特点)。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助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的费用(比如企业直接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以后发生费用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解释1】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不容易分清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还是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根据重要性原则,企业通常可以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金额较大的补助,可以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解释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使用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使用递延收益科目。

【例题·单选题】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费用的,直接计入补偿当期的(  )。

A.资本公积B.营业外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主营业务收入

【答案】B

【解析】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例题·判断题】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

【解析】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助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该项费用已经发生则在实际收到时确认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如果以后发生则在以后发生时确认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三、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

政府补助的对象是综合性项目,可能既包括设备等长期资产的购置,也包括人工费、购买服务费等费用化支出的补偿,这种政府补助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

企业取得这类政府补助时,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处理。

【解释】在实务中,政府常常只补贴整个项目开支的一部分,企业可能难以区分某项政府补助中哪些与资产相关、哪些与收益相关,或者对其进行划分不符合重要性原则或成本效益原则。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将整项政府补助归类为与收益(关键点)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计入递延收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综合性的补助项目,在项目期内分期摊销完毕。

项目期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在项目结束前摊销完毕(摊销的时间不是从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开始摊销,而是需要在项目期内摊销完毕。)

项目期结束后收到: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相关链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预定用途时,开始摊销;综合性的补助项目作为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在项目期内摊销完毕。

【总结】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原则:

费用已经发生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费用以后发生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摊销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作为收益核算的综合项目

项目期内收到: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项目期内摊销(关键点):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原则:

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从购买的下一个月(当月)摊销(关键点)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自行建造(研发)的资产(无形资产)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达到预定用途的下一个月(当月)(关键点)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例1】A公司20×6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申报书中的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于20×6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60万元、为期3年,已投入资金120万元。项目还需新增投资240万元(其中,购置固定资产80万元、场地租赁费40万元、人员费100万元、市场营销2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12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120万元。

20×7年1月1日,主管部门批准了A公司的申报,签订的补贴协议规定:批准A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120万元,分两次拨付。合同签订日拨付60万元,结算验收时支付60万元(如果不能通过验收,则不支付第二笔款项)。A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7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递延收益600000

(2)自20×7年1月1日至20×9年1月1日,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假设按年分配):

借:递延收益300000

贷:营业外收入300000

(3)20×9年项目完工,假设通过验收,于5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营业外收入600000

【教2】20×6年1月1日,B企业为建造一项环保工程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6%。当年12月31日,B企业向当地政府提出财政贴息申请。经审核当地政府批准按照实际贷款额500万元给与B企业年利率3%的财政贴息,共计30万元,分两次支付。20×7年1月15日,第一笔财政贴息资金12万元到账。20×7年7月1日,工程完工,第二笔财政贴息资金18万元到账,该工程预计使用寿命10年。B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7年1月15日实际收到财政贴息,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120000

贷:递延收益120000

(2)20×7年7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贴息,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180000

贷:递延收益180000

(3)20×7年7月1日工程完工,开始分配递延收益,自20×7年7月1日起,每个月资产负债表日:

借:递延收益2500

贷:营业外收入2500

参考资料:http://www.caikuai100.com/shiwu/wenda/2012-10-28/2425.html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