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杨树林的学术成就

杨树林的学术成就

发表时间:2024-07-18 21:29:23 来源:网友投稿

1.杨树林,孟广荣,曾亮亮,绿色木霉MJ1产内切β-葡聚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75-779。2.沈薇,杨树林*,宁长发,电喷雾质谱法分析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BS-03的代谢产物鼠李糖脂,分析化学,2006,34(1):69-72(SCI)3.袁辉,李校堃,杨树林,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改构体发酵的补料-分批策略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6,22(2)322-3274.沈薇,杨树林*,袁辉木霉(Trichodemasp.)HR-1活细胞吸附Pb2+的机理,中国环境科学,2006,26(1):101~105(EI)5.杨树林,孟广荣,曾亮亮,pH值对纤维素酶系内切β-萄聚糖苷酶活力影响的酶催化动力学模型,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30(1)92-966.宁长发,杨树林*,沈薇,流动注射在线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糖脂,分析化学2004,(7)23(SCI)7.沈薇,杨树林*,宁长发蓝色凝胶平板法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486-490(EI)8.宁长发,杨树林*,孟广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监测发酵过程中铵氮,分析化学2005,(6)33(SCI)9.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其不同重复数的同向串联基因、含有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98297.5(第一)10.一种鼠李糖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40858.1公开号:CN189131,公开日:2007.01.10,(第一)11.固定化酶的方法及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122787.x公开号:CN1978639,公开日:2007.06.13(第一)12.新的莪术醇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154411.1(第三)13.姜黄素的单羰基结构类似物及其用途,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66787.1(第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