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发表时间:2024-07-18 21:56:07 来源:网友投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

《偶题》(节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这首诗写于766年,54岁的杜甫,迁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有感于自己自少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写诗近四十年,对诗歌的写作方法,自己的创作心得,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写了这篇《偶题》,其实也是一个写作的总结。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自古以来写文章都是关系重大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千古指的是文章长久流传,时间久远,突出文章的重要性。

得失寸心知则指创作文章的辛苦,失败与成功,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这句话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写文章的历史由来已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们的名声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流传后世的。

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五言诗。自汉代以来五言诗日益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活跃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其实得与失本就是辩证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得知淡然、失之坦然,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陶渊明所说,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每个人放到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叶扁舟。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全部,总会在不断失去中前进,在得与失的选择中,争取属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俗话常说得从失中来,有失便有得。你失去了娱乐时间,辛苦耕耘,洒下无数汗水,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生活中你或许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利益,却赢得别人尊重,获得人心。

生活其实真的很平凡,任何人都不能得到所要的全部,有得必有失,只是在得失的选择中,拥有你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