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化合物的概念
二元化合物的概念:指包含两种不同元素的化合物。
二元化合物主要指无机化合物中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化学式中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溴化银AgBr、水H₂O等。二元化合物的命名,是在两种元素名称的中间用“化”字联系起来,是负价的元素名称放在前,是正价的元素名称放在后。
变价金属:
“拉丁文表达法”金属拉丁文名+“-ic”(用於高价)/“-ous”(用於低价)+非金属+“-ide”例如:氯化亚铁—Ferrouschloride,氯化亚铜—Cuprouschloride二元酸(水溶液)“Hydro-”+非金属+“-ic”+“acid”只有大约10种非金属可与氢形成二元酸(此处的二元并不是指可电离的氢原子数目,而指酸中的元素数量):氯、氟、溴、碘和硫等。
它们的命名可用以下式表明:例如:盐酸—Hydrochloricacid,氢氟酸—Hydrofluoricacid。
二元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非金属+“-ide”在元素前加上适当的拉丁文前缀以表达化合物分子中一种元素原子的数量。这种方法通常不被用在离子化合物中。例如K2O一般不称Dipotassiummonoxide,而简单地称为Potassiumoxide。
而P4O6,却称tetraphosphorushexoxide。一些以元音开头的元素名(例如氧Oxygen),则需取消前缀的最後字母而使用元素名的首字母,如:mono-+Oxide=Monoxide、O4=Tetroxide、O5=Pentoxide。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