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哈德·黎曼简介及详细资料
内容简介波恩哈德·黎曼,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对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一些为广义相对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的名字出现在黎曼ζ函式,黎曼积分,黎曼几何,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尔伯特问题,黎曼思路回环矩阵和黎曼曲面中。
他初次登台作了题为论作为几何基础的假设的演讲,开创了黎曼几何,并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他在1857年升为哥廷根大学的编外教授,并在1859年狄利克雷去世后成为正教授。
人物经历1826年,他出生于汉诺瓦王国(今德国)的小镇布列斯伦茨(Breselenz)。他的父亲弗雷德里希·波恩哈德·黎曼是当地的路德会牧师。他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1840年,黎曼搬到汉诺瓦和祖母生活并进入中学学习。
1842年,祖母去世后,他搬到吕内堡(Lüneburg)的约翰纽姆(Johanneum)。
1846年,按照父亲的意愿,黎曼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此期间他去听了一些数学讲座,包括高斯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讲座。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他改学数学。在大学期间有两年去柏林大学就读,受到C.G.J.雅可比和P.G.L.狄利克雷的影响。
1847年春,黎曼转到柏林大学,投入雅戈比、狄利克雷和Steiner门下。两年后他回到哥廷根。
1851年,获博士学位。
黎曼的签名1851年,论证了复变函数可导的必要充分条件(即柯西-黎曼方程)。借助狄利克雷原理阐述了黎曼映射定理,成为函式的几何理论的基础。
1853年,定义了黎曼积分并研究了三角级数收敛的准则。
1854年,发扬了高斯关于曲面的微分几何研究,提出用流形的概念理解空间的实质,用微分弧长度的平方所确定的正定二次型理解度量,建立了黎曼空间的概念,把欧氏几何、非欧几何包进了他的体系之中。
1854年,成为哥廷根大学的讲师,
1857年初次登台作了题为论作为几何基础的假设的演讲,开创了黎曼几何,并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
1857年,发表的关于阿贝尔函式的研究论文,引出黎曼曲面的概念,将阿贝尔积分与阿贝尔函式的理论带到新的转折点并做系统的研究。其中对黎曼曲面从拓扑、分析、代数几何各角度作了深入研究。创造了一系列对代数拓扑发展影响深远的概念,阐明了后来为G.罗赫所补足的黎曼-罗赫定理。
1857年,升为哥廷根大学的编外教授。
黎曼图册1859年,接替狄利克雷成为教授。
1862年,他与爱丽丝·科赫(EliseKoch)结婚。
1866年7月20日,他在第三次去义大利修养的的途中因肺结核在塞拉斯卡(Selasca)去世。
主要成果在1858年发表的关于素数分布的论文中,研究了黎曼ζ函式,给出了ζ函式的积分表示与它满足的函式方程,他提出著名的黎曼猜想至今仍未解决。
另外他对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套用有重大贡献。甚至对物理学本身,如对热学、电磁非超距作用和激波理论等也作出重要贡献。
黎曼的工作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期的数学发展,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重新论证黎曼断言过的定理,在黎曼思想的影响下数学许多分支取得了辉煌成就。黎曼首先提出用复变函数论特别是用ζ函式研究数论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创了解析数论的新时期,并对单复变函数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他是世界数学史上最具独创精神的数学家之一,黎曼的著作不多,但却异常深刻,极富于对概念的创造与想像。
2015年11月,奈及利亚教授奥派耶米伊诺克(OpeyemiEnoch)成功解决已存在156年的数学难题——黎曼猜想,获得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0万元)的奖金。黎曼猜想由德国数学家黎曼(Bernard)于1859年提出,其中涉及了素数的分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困难的数学题之一。2000年,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ClayMathematicsInstitute)将黎曼猜想列为七大千年数学难题之一
主要贡献他对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微分方程也有很大贡献。
黎曼他引入三角级数理论,从而指出积分论的方向,并奠定了近代解析数论的基础,提出一系列问题;他最初引入黎曼曲面这一概念,对近代拓扑学影响很大;在代数函式论方面,如黎曼-诺赫定理也很重要。在微分几何方面,继高斯之后建立黎曼几何学。
他的名字出现在黎曼ζ函式,黎曼积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空间,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尔伯特问题,柯西-黎曼方程,黎曼思路回环矩阵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