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鱼亥豕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1553成语鲁鱼亥豕注音ㄌㄨˇ ㄩˊ ㄏㄞˋ ㄕˇ汉语拼音lǔyúhàishǐ释义「鲁鱼」,把「鲁」字误写成「鱼」字。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亥豕」,把「亥」字误写成「豕」字。语本《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鲁鱼亥豕」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三豕涉河」典源
1、 「鲁鱼」:《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于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2、 「亥豕」:《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子夏1>之晋,过卫。有读史记2>者曰:「晋师3>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注解〕(1)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弟子。擅长文学、孔门诗学,由子夏六传而至荀卿,荀卿授浮丘伯,为鲁诗之祖,复授毛亨,为《毛诗》之祖。又《春秋》公、谷二传,皆传自子夏。孔子殁后子夏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2)史记:古时史书的通称。(3)师:军队。典故说明「鲁鱼亥豕」系由「鲁鱼」及「亥豕」二语组合而成。「鲁」和「鱼」、「亥」和「豕」的古字皆因为形似,所以容易在传抄或刊刻的过程中造成讹误。《抱朴子.内篇.遐览》就记载古时的一个谚语:「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意思就是说同一篇文章因不断的传抄,字形很相近的字,就很容易发生错误。如「鱼」很容易会错写成「鲁」,「虚」很容易会错写成「虎」。另外根据《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的记载:子夏有一次到晋国,经过卫国时,听到有人在读记载历史的书,其中有一句是:「晋师三豕涉河」,他听了就说:「应该不是『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到了晋国一查,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一天渡过黄河。因为「己亥」和「三豕」的古文字形很相近,所以才会造成这个错误。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鲁鱼亥豕」,用来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书证01.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辩史》:「濬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骃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02.明.李开先〈贺谷少岱丧目重明序〉:「字无鲁鱼亥豕之讹,由此而享文名;术穷熊经鸿宝之秘,由此而登仙箓。」03.《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使用类别】用在「传抄讹误」的表述上。【例 句】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这部书急着出版上市,校对的品质并不精审,鲁鱼亥豕的情况为数不少。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古代文献学家对古籍所出现鲁鱼亥豕的错误进行逐字校勘,目的无非在尽量恢复古书原貌。近义词:三豕涉河,乌焉亥豕反义词:辨识参考语词亥豕鱼鲁,亥豕鲁鱼,帝虎鲁鱼,亥豕帝虎,鲁鱼帝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