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为什么古代有翰林书院,请问翰林是个什么意思

为什么古代有翰林书院,请问翰林是个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9 02:12:45 来源:网友投稿

“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唐会要》卷57“翰林”),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

见,称“翰林待诏”。唐玄宗时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

清朝以后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清朝末年实行政治改,学校教育取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的翰林院日渐衰落。1911年,清朝灭亡,沿续了千余年之久的翰林制度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中国古代的翰林来说有一点是千年不变的,即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特别是明清以后,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为人熟知的历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