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文言文疑问副词

文言文疑问副词

发表时间:2024-07-19 04:17:37 来源:网友投稿

1.古文中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的区别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在于该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在从句中的功能。

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主句中的名词性词或词组的成分。被修饰的词(语法上称作“先行词”)如果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或表语的人或事,该从句的引导词是关系代词,即指代先行词在从句中的相应句子成分。常见的定语从句关系代词有that,which,who/whom,whose等。如果被修饰的名词在从句中的成分是状语(主要是时间、地点、原因和方式)。常见的关系副词是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和how(方式)。例:

StudswhoetoschoolearlyusuallypracticetheirEnglishindividually.(主语定语从句。先行词students同时是从句的主语。)

Icouldnotfindthebookthatwasrequiredfortheclass.(宾语定语从句。先行词thebook是从句的主语。)

Weallgotothesameschoolthatwasbuilt100yearsago.(介词宾语定语从句。先行词school是从句的主语。)

Heisnotthetypeofpersonwhoselifestyleimpressesme.(表语定语从句从句。先行词组thetypeofperson是从句主语lifestyle的物主名词词组。)

Idon'tknowtheexacttimewhenwearegoingtohavethefinal.(时间名词定语从句。先行词time在从句中作状语。)

ThisistheplacewhereLiBaiwrotemanyfamouspoems.(地点名词定语从句。先行词theplace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Couldyoutellusthereasonwhyyouwerelateagainthismorning?(原因名词定语从句。先行词thereason在从句里作原因状语。)

Thereisnosuchathingasthebestway(how)thingsaredone.(方式名词定语从句。先行词way在从句里作方式状语。注意:修饰way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how习惯上省略。)

2.古文中“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的区别第一个问题:古文中“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的区别

首先要分清代词和副词。

代词就是作为人或事物的代称,与名词有完全相同的语法作用。主要是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作定语。而副词是不能充当这些成分的。

以“何”为例,如:

何为浅易?(“什么是浅易?”作主语)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什么了?”,作前置宾语)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边哪个人第一次看到月亮?”,作定语)

副词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或之后,充当状语或补语。

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岂,难道)

何可胜道也哉?(何,怎么)

第二个问题: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何”在这些句子中怎么会做谓语?而且做谓语怎么又能说是疑问代词?

之所以说它是谓语,是因为它相当于一个句子,上述三个“何……”,都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在现代汉语中已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来直接翻译,所以只好用句子的形式。

3.初中语文文言文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代指主语或宾语为疑问代词,

当句子结构完整时出现对整个句子提问,就是疑问副词了

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

“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如以下例句:

“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

“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

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但是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

因、时间或处所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胡为”即“为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沛公安在?”——“安”充当“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即“在哪里”。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充当“在”的前置宾语,“恶在”即“在哪里”,这句意思是,他作为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里”。

疑问副词:表质疑、反问等意思的,例如:岂(“怎么”、“难道”)

1)岂表示肯定的反问,可译为:难道;怎么。例如:

○岂敢”,“岂堪”,“岂可”,“岂有此理”;

○《战国策·赵策》:“岂非计久长”。

又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

2)不亦(„„乎)

之乎?”

3)其

4)独

5)庸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怎么。例如: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庸非昔日之乐”。

○唐·韩愈《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

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

6)宁

4.【副词,疑问副词,语气副词是什么,给2个例子】文言副词汇总文言文中虚词中,副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分类也是最复杂的.它总共分为八类:一、程度副词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3、表程度轻:少、稍、略.二、范围副词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三、时间副词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2、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4、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四、情态副词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五、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六、否定副词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七、语气副词1、表猜测:殆、庶、几.2、表祈使:幸、唯、愿.3、表转折:顾.4、表反诘:岂、其、宁、独.八、谦敬副词1、谦词:窃、请、敢、敬、谨.2、敬词幸、垂、辱、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