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带孩子越来越普遍了呢
据中国老龄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6%的老人都在帮子女带娃,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老一辈的人成为了带娃的主力军,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就更为明显。其实无需调查,我们只需要观察身边已有子女的家庭就不难看出来,大多数小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照顾下健康长大的。
老年人带娃无疑为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年龄人肩上卸下了不小的负担,毕竟目前的家庭模式不遵从于老一辈男人出去工作上班,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了。
一个家庭全部依靠男人的一份工资,很难再之后带给孩子好的教育平台和生活条件。当夫妻两个人都出门工作,家庭的老人就不得不“上岗”带孩子了。
除此之外我国在家政方面市场监管还有服务人员质量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佣人和保姆招聘的渠道来源不明、服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规范。
这些种种的原因都让家长们在想要雇佣保姆的时候望而却步,到头来就也不得不转向求助于家中的老人。
其实在农村地区,老人帮忙带孩子在人们的心目的当中已经是一代传一代,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农村的老年人心态上更加传统,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外务工已经很辛苦,不希望再让家里的大小事为他们徒增压力。
同时农村老人的养老体系和城镇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个因素之下,城市的老人可能会更加注重自我的生活质量一些。
其实老年人不愿意帮忙带娃的心态,我们也十分理解,毕竟奔波劳碌的几十年,好不容易终于退休了,有了充足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或者是好好休息、放松一下。
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带孩子却是个技术活加力气活,没有那金刚钻就业不揽那瓷器活了。
这样的想法确是是人之常情,我们也都能理解,因此我认为在老人带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用“该不该”这样主观的想法强加与老人身上,而应该用更为客观、理智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人情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孙代的抚育过程,不管是对父母、孩子还是老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日常与孩子的游戏玩耍之间,老年人可能无法传授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或者是前沿理论,但是他们可以以身作则地通过代际将价值观、善恶观、美好的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传递给下一代。
老人在儿孙承欢膝下的时候讲述的那些故事,既代表了家族的历史,也告诉孩子不能忘本,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归属感。
根据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调查显示,在老人参与照料孙辈的家庭当中,会出现更少的问题儿童,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都相比于同龄人要略好。
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就在于,在一个大家庭当中,老人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越密切,有着越为强韧的情感联结,孩子就能更多地感受到被爱和被欣赏,因为老人给予孙辈的爱通常是更加热烈真诚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