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与说明怎么写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与说明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4-07-19 06:07:33 来源:网友投稿

一、 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定位)、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等内容。它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及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项目教学大纲1.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详细的教学顺序、各部分内容的课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2.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3.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为首要目功能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4.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即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扎实的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也没有强调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做什么”。5.教师是“教教科书”,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笔试考核”。规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信行为主体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主体。课程标准1.规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课程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习领域安排做出相应的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或数量等具体内容。它为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2.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3.重点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4.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素质为基础”;注重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5.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6.所规范的考核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总要求,突破了“知识考核”,体现“能力考核”,不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职业现场考核。规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专业对话伙伴”的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