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翻译的起源

翻译的起源

发表时间:2024-07-19 07:03:27 来源:网友投稿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于是有了不同的语言,于是有了翻译。

1、我国的外语翻译工作始于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8年,西域名僧安世高在洛阳翻译了我国的第一部译著《安般守意经》后,佛经的翻译事业开始起步。

晋代已设置译场,有组织地进行佛经翻译工作。

并在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唐代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之后,佛教翻译家玄奘才开创了融直译和意译为一体,既不损害原著本意,又便于读者了解的“精严凝重”的翻译文体,进入了佛经翻译史上的“新译”时期。

玄奘还是我国第一个把中文著作翻译成梵文的人,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到了明代,编撰刊行了一套收录梵语、***语等基本词汇,每个词用汉语标音的外语词典《华夷译语》。

同时在明代还翻译了一些西方的科技著作,如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由拉丁文本翻译成中文的《几何原本》以及李之藻和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等。

4、我国最早的外语学校是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的“同文馆”。

它培养出严复、汪凤藻等一批翻译人才,还编译了一些外语辞典和外语文法书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