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草船借箭是否是真事为什么曹操不射火箭

草船借箭是否是真事为什么曹操不射火箭

发表时间:2024-07-19 10:49:37 来源:网友投稿

草船借箭是虚构的,技术上也几乎不可能的。\x0d\x0a\x0d\x0a

1、 曹操军弓弩手的命中率问题\x0d\x0a1000个草人、20只船,平均每个船上50个草人,左右两舷各25个,且船是一字排开行驶。这么稀疏的覆盖面,在大雾的天气里,曹操的弓弩手们是如何做到射了15万到16万支箭,却有10万支命中诸葛亮的草船?命中率高达60%以上,就是在天气非常好的陆地上,也不可能的事情。\x0d\x0a\x0d\x0a

2、 船只承重问题\x0d\x0a我们知道诸葛亮借的是能载30余人的小舟,一般情况下,一字排开的20余船,一定是中间的船中箭多,两边的少。我们姑且所有的船上的箭是一样多的。那么10万(支箭)除以20(只船)=5000(支/船)。每一支标准箭估计在0.3公斤左右,包括尾羽、竹制箭杆、金属箭头。那么每一只船上箭重1500公斤。还有30名桨手和擂鼓手,约2100公斤,加上杂七杂八的草人什么的,约200公斤,这船一共重1500+2100+200=3800公斤。一个30余人的小舟,装3吨的重量如何能够轻舟快水的跑出曹操的追击,最后还喊“多谢曹丞相箭”,这不是找死吗?\x0d\x0a\x0d\x0a

3、 箭矢能否循环使用?\x0d\x0a即便是射中草人,箭矢也会有相当部分损毁,古代的箭,基本是一次性的(这一点与古罗马的标枪相似,古罗马人的标枪中间的销钉是木制的,投掷之后断裂,使敌人无法再用),只有箭头能反复使用,尤其是尾羽,射击一次后就会变得很不牢固,基本上不能第二次射击。\x0d\x0a\x0d\x0a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中做的。\x0d\x0a目的也不是“借箭”,而是“平船”。东汉末年没有气象卫星,没有天气预报,诸葛亮也不是当地人,对这里的气候也不熟悉,怎么可能掐指一算——“哇塞,3天之后有大雾哎!鲁肃,借我几艘船,我借箭去!”可能吗?曹军要是射出的是火箭(箭头点火)怎么办?\x0d\x0a\x0d\x0a《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x0d\x0a\x0d\x0a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