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用一首诗概括陆游做诗的诀窍

用一首诗概括陆游做诗的诀窍

发表时间:2024-07-19 11:27:35 来源:网友投稿

陆游作诗的诀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自实践。编辑本段诗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编辑本段蕴含哲理。

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

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