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屯田是什么样的模式,它又有何种作用呢
东汉末年,连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大量流亡。与战争结伴而行的瘟疫,又使大量流亡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大量的死亡和迁徙,使得中原地区户口锐减。越是原来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大抵也是后来战争进行得最为激烈的地方,因而也就是户口减耗最为突出的地方。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原来人烟稠密,后来都被战争破坏的荒凉不堪,甚至到了路断行人的地步。
曹操屯田的原因
曹操曾多次遭到粮荒的困扰。他第一欢东征陶谦,就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中途兵。他同吕布争夺衮州,在淮阳一带同吕布相持一百多天后,粮食也出现了短缺问题。
他命程昱筹粮,程昱在自己的县里搜刮到三天的军粮,干肉里还杂有人肉在内。后来终于粮食接济不上,不得不撤退。
粮食的短缺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但是单靠一般的手段,或采用通常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是不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将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曹操屯田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实行屯田,他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同任峻一起主管屯田大事。
《屯田令》上说: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厉行耕战,加紧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强病足食,终于统一天下。汉武帝时,为了巩固西北边防,抗击匈奴侵扰,曾在东起朔方,西至今居的大片地区设置屯田,调用大量戍卒屯垦,平定西域后,又在西域屯田,就地解决军粮问题,省却了许多转运之劳,对平定西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正式在充分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推行屯田这一重要战略决策。
民屯是曹操屯田的主要形式,由设在中央的大司农及地方上的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员进行分级管理,最基本的单位是屯,每屯50人,设有屯司马管理屯田事宜。
为了保证统一战争的需要,曹操还创办了军屯,军屯最基层的单位是屯营,每营60人。军屯实行无偿劳役制,所得谷物就地充当军粮。军屯兵士束缚较严且屯兵身份世代相传,成为军户,如果兵士逃亡将罪及妻儿。
屯田政策使农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稳定,中原地区出现了数年中,仓储积粟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也使大量流离失所的农民重得生计,使北方的农业得到了恢复,为曹操进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